大班交往中的安全教育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02
03
04
交往安全基本认知
冲突处理机制
陌生人应对策略
身体界限保护规范
05
06
应急场景处置预案
数字社交安全要点
交往安全基本认知
01
日常交往类型划分
日常交往类型划分
友谊交往
竞争交往
合作交往
冲突交往
以建立友谊为目的的交往,彼此互相信任、尊重和支持。
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交往,强调团队协作和分工。
在竞争中进行的交往,如争夺玩具、比赛等,需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因意见不合或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交往,需学会妥善处理和解决冲突。
危险信号识别训练
如陌生人给予的糖果、礼物或邀请等。
识别陌生人的危险信号
如火源、电源、尖锐物品、有毒物质等。
识别危险环境和物品的危险信号
如打架、推搡、奔跑等可能导致伤害的行为。
识别危险行为的危险信号
如愤怒、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的表达。
识别情绪变化的危险信号
安全语言沟通原则
尊重他人
使用礼貌、友好的语言,不侮辱、不嘲笑他人。
01
清晰表达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避免模糊不清或引起误解。
02
善于倾听
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打断、不插话,以理解为目的进行沟通。
03
寻求帮助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危险时,及时寻求成人或同伴的帮助。
04
身体界限保护规范
02
拥抱与握手
教育孩子正确的拥抱和握手方式,表达友好和尊重。
碰触身体
告诉孩子哪些部位是私人部位,如胸部、臀部、生殖器等,禁止他人触碰。
空间距离
让孩子了解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的重要性,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接近。
尊重他人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身体边界,不随意碰触他人的隐私部位。
合理接触行为界定
隐私部位保护方法
遮挡隐私部位
告诉孩子要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如穿泳衣、内裤等遮挡身体。
01
教会孩子如何向可信赖的成年人求助,如父母、老师等,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02
辨别不当行为
教育孩子学会辨别他人是否对自己的隐私部位进行不当触碰或侵犯。
03
求助方法
教育孩子学会拒绝他人的不当请求或行为,尤其是涉及到身体接触的请求。
勇敢说“不”
如果遇到不当接触的情况,告诉孩子要立即离开现场,并尽快向可信赖的成年人报告。
离开危险环境
教会孩子如何向周围的人求助,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卫的基本技巧。
求助与自卫
拒绝不当接触技巧
陌生人应对策略
03
身份识别三要素
询问对方身份
在陌生人与孩子交谈时,教会孩子首先要询问对方是谁,确认身份后再决定是否与其交流。
01
观察对方特征
教会孩子观察陌生人的外貌、衣着、行为等特征,以便在需要时提供有效的信息。
02
询问家长或老师
告诉孩子,在不确定陌生人身份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询问家长或老师,不要随意跟陌生人走。
03
设定安全距离
与孩子一起设定一个安全距离,让孩子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与陌生人保持距离。
安全距离保持标准
避免近距离接触
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靠得太近,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随时准备离开
告诉孩子,如果感到不安或危险,要随时准备离开,并尽快找到家长或老师。
紧急求助执行流程
寻求周围人帮助
记住家长信息
拨打紧急电话
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时,首先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如店员、保安等。
告诉孩子如何拨打紧急电话,如110报警电话或120急救电话,并在电话中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让孩子记住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联系到家长。
冲突处理机制
04
矛盾起因分类解析
争夺玩具或资源
在大班中,孩子们经常会因为争夺玩具、图书或其他资源而发生冲突。
02
04
03
01
观点不一致
孩子们在玩耍或讨论时,可能会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争执。
领地争夺
孩子们会有自己的“领地”意识,当其他孩子进入自己的空间时,可能会发生冲突。
模仿行为
有些孩子可能会模仿其他孩子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被其他孩子视为侵犯,就可能引发冲突。
非暴力解决四步骤
第一步
冷静思考。当孩子发生冲突时,首先要让他们冷静下来,不要激动。
01
第二步
沟通协商。让孩子们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02
第三步
寻找共同点。双方可以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彼此都能接受。
03
第四步
实施并调整。让孩子们按照约定的方案实施,如果出现问题再进行调整。
04
情绪调节可视化工具
情绪脸谱
通过脸谱的表情,让孩子们认识并理解各种情绪,学会用脸谱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情绪温度计
情绪转盘
让孩子们用温度计来标示自己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他们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转盘上的不同颜色或图案,让孩子们学会在情绪激动时自我调节,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处理情绪。
1
2
3
数字社交安全要点
05
电子设备使用边界
设定使用时间
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