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5 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32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34千字
文档摘要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会写“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词语。

2.默读课,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会写“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词语。

2默.读课,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

一谈三国,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这部电视剧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

人物?(指名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二、初读课文,整感知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默读课,思考:课中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

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圈出人物,根据故事,完成下面的人物关系图谱。

《草船借箭》人物关系图谱

2本.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请再读课,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提示学生在说每一部分时,注意说清楚主要人物和事情。

(2)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课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三检查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词语,检查词语读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

教师重点点拨:

(1)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2)“瑜〃“督〃可以结合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来识记、理解。

3.出示本课要求写的13个字,交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4.学生自主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范写)

5.认读本课重点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形象。(重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经过上节课的初步阅读,你们对中人物有了怎样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

会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细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默

读课,请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第二段的对话。

(1)提问: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

令状?

预设: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

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

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提问: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周瑜深信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

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

3.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中,鲁肃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预设:借鲁肃的口说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侧面描写为下写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起烘托作用。

4.分角色朗读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说说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诸葛亮:有计谋,有胆识

5.学习6-9自然段,明确借箭过程。

6,故事结果。

7.思考:回顾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诸葛亮算好了受箭的方法;诸葛亮知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