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防溺水专题汇报者:某某同学
目录contentsPart1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2防溺水倡议书Part3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4防溺水的重要性
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1第一部分
溺水事故一近日,海南白沙,一名6岁的女孩在公园内走失,多方发布寻人消息。当晚22时许,失踪女孩在南叉河夜市河段找到,已无生命特征。请家长们提升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监护,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经常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溺水事故二近日,广东梅州兴宁市,两名男孩在水库不幸溺亡。男孩亲属及村民称,溺亡的两名男孩是亲兄弟,一个17岁,一个14岁。在水边行走、停留时,要时刻注意脚下,远离陡峭的岸边、湿滑的石头和松软的泥土;不要在没有防护栏杆的河边、湖边等地方奔跑、跳跃,避免因滑倒或重心不稳而跌入水中;不要被周围的美景迷惑而放松了对危险的警惕,把安全意识融入到每一次的户外活动中。
溺水事故三2020年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几名小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期间有1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
溺水事故四近日,广东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溺水事故,4名小学生在附近的水洼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家长发现孩子未按时回家后,紧急寻找,最终在村边积水洼地发现了他们的拖鞋和自行车,随即报警求助。四个孩子被打捞上岸后,已不幸全部身亡。
防溺水倡议书Part2第二部分
家长要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管好自己的孩子,切勿存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并且教育孩子相互监督,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私自外出游泳或到渠边、河边、水坑边玩耍的同学,教育孩子要坚决抵制并劝阻,并及时向家长报告。
发现溺水者时的救护方法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在会游泳的前提下,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家校应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时刻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不要私自让孩子下水游泳,家长应时刻看护。要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安全正规的游泳池游泳,不到危险、陌生的河域游泳。严禁结伴到水库、溪河等水域嬉戏、游泳,严禁在设有“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语的水域逗留玩耍。
儿童防溺水指南1.儿童应在成年人的带领下游泳。2.儿童不能独自在水塘边、小河边等玩耍;特别要注意避免去偏僻地方的水塘。3.不能去竖有禁止游泳牌子的地方游泳,特别是在暑假,不能在没有成年人的看护下邀请好友去水塘边游泳。4.不会游泳者,不能去水较深的区域,谨防溺水事件发生,游泳圈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是没用的。
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3第三部分
清除口鼻异物若溺水者尚有呼吸和心跳,但处于意识不清状态,此时应立即清理其口鼻内的泥沙、水草等异物。因为这些异物可能堵塞呼吸道,严重影响溺水者呼吸。可以用手指缠上干净的纱布或手帕,轻柔地伸进溺水者口鼻,将异物小心清理出来。清理过程中,动作务必轻柔,避免损伤溺水者口鼻黏膜。同时,时刻留意溺水者状态,确保清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溺水者能够正常呼吸。
实施心肺复苏一旦发现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让溺水者仰卧在坚硬、平坦的地面,如水泥地、木板等,以保障按压效果。施救者双手交叠,掌根置于溺水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频率至少每分钟100次,按压深度要达到5至6厘米。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具体操作为用手捏住溺水者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时间在1秒以上,同时观察溺水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如此反复操作,持续的心肺复苏能为溺水者身体提供必要氧气,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做好保暖措施溺水后,溺水者身体热量会快速散失,极易出现低温症状,进一步加重身体损伤。所以,要迅速采取保暖措施,可用身边衣物、毛毯等物品将溺水者包裹起来,重点包裹头部、颈部、四肢等部位,减少热量散发。若有条件,可为溺水者提供温暖饮品,如温水,但要注意避免其呛咳。通过保暖,可防止身体失温过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助力溺水者身体恢复。
持续急救不放弃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要持续进行急救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期间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如体力不支,但绝不能轻易放弃。保持冷静心态,严格按照急救步骤操作,每一次按压、每一次吹气都可能给溺水者带来生的希望。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坚定信念,因为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前,持续有效的急救是挽救溺水者生命的关键。
防溺水的重要性Part4第四部分
传承生命至上价值观防溺水工作承载着生命至上的价值观传承使命。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通过持续不断的防溺水教育,将生命至上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中。当孩子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