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
第七单元人物品质(课外阅读)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黄继光》展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气概。《诺曼底号遇难记》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挑山工》一文中的挑山工身负重量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原因是专心登山,脚步踏实。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认定目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语文要素及其解读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本单元则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黄继光》与《“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后练习与学习提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交流平台”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总结如何从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核心素养阅读训练?
一、(2022·单元测试)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武陵去,
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为朋友送行的离愁别绪,也写出了自己被贬到外地做官的愤慨。《送朱大入秦》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写解下千金剑赠朱大,既衬托了朱大的豪侠性格和对朱大的期望,也把自己平生创建功业的壮志豪情寄托其中。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
1.《芙蓉楼送辛渐》与《送朱大入秦》都是属于_______诗。这类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_______”等字眼。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比喻C.夸张
3.下列哪些诗句也运用了上述修辞手法?()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2022·横县·期末)古诗对比阅读。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想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作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诗并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1.这两首诗都是()。
A.思乡诗B.送别诗C.边塞诗D.散文诗
2.《从军行》前两句描绘了_______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
3.《从军行》后两句表达了战士们_______的豪情壮志。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曲》前两句描写的是敌军溃逃,后两句描写的是将军准追敌的场面。
B.《从军行》“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百战”“穿金甲”突出了战斗的频繁、激烈。
C.《塞下曲》中景物的描写,对于烘托战场的气氛起了很好的作用。
D.《从军行》通过对边塞美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快乐的从军生活。
5.两首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一)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免丞相期间。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