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班会 防溺水主题班会 课件 (共23张PPT).pptx
文件大小:3.11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汇报者:某某同学

目录contentsPart1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2防溺水倡议书Part3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4防溺水的重要性

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1第一部分

溺水事故一2022年7月4日,江苏泰州几名少年在江边戏水后,2人溺水失联。溺水2名少年遗体已在5日下午4时许被打捞上岸,均已无生命体征。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行踪,尤其在节假日、放学后这类溺水高发时段,更应时刻留意孩子的去向,坚决杜绝孩子私自或相约同伴前往任何水域游泳、玩水。

溺水事故二2022年7月3日16时左右,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淮安大桥附近一名17岁男子落水失踪,搜救人员于当晚9时许找到这名男子,已无生命体征。生命只有一次,溺水危险不容小觑!家长和同学们请注意,无论是在公园、郊外还是其他地方,只要靠近水域,都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防溺水安全知识!

溺水事故三2022年6月20日下午,成都一名16岁少年纵身跳河救狗,却意外溺水失联。搜救人员和少年家属在现场搜寻了两天两夜,但不幸的消息还是传来。22日下午,少年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溺水事故四2022年6月19日,北京永定河多名儿童在水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就在3名儿童被水流冲走的危急时刻,恰巧在附近的周宏勃、李瀑、周思维等人果断下水救人。落水儿童最终全部得救,但其中一位救人者周宏勃却再也没有回来……

防溺水倡议书Part2第二部分

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我校有效组织力量,一是对校园内水域的安全隐患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做到排查一处整治一处,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校园内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必须设立防溺水警示标志(位置要醒目、数量要适中),加装防护设施;对校园内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地段要安排人员开展安全巡查工作,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对学校周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河道、水库、池塘、水坑,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排查,确保不漏任何一处水域。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请乡政府或村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治。

全面开展学生安全大家访活动活动要覆盖到每位学生家长。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签订履行责任书等多种方式,将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和要求送到家长手上。暑假期间开展两次以上的安全家访活动,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学生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监管。要建立家长联系台账,家访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

建立学生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制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居住地情况,成立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并选取其中一名学生为组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按时上、放学,相互监督、共同防止学生擅自下水行为。一旦发现有同伴私自外出游泳、戏水玩耍等不安全行为,要及时劝阻并及时向家长、班主任或学校报告,确保同伴安全。

加强对重点人群、时段的安全管理一要加强对上下学途中安全管理,对上下学经过水域较多且年龄较小的学生,要安排家长或有关人员护送等防护措施;二要加强学生的课间管理,特别是中午时段的管理,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严防学生午间休息时离校游泳;三要建立请销假登记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切实负起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四要会同乡、村委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爱心监护,组织有爱心、有热情、有能力的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行动,使留守儿童在节假日期间得到有效监管。

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3第三部分

识别同伴危险和同伴一起时,若发现同伴靠近野外水域,要及时劝阻,详细说明其中的危险。要是同伴已经处于危险边缘,比如站在河边不稳处,要大声呼喊提醒,并迅速拉他离开,关键时刻这能避免悲剧发生。

不盲目施救看到有人在野外水域溺水,千万不能贸然下水救援。溺水者慌乱中力量很大,可能会把施救者也拖入危险。应立即大声呼救,吸引成年人帮忙。同时,寻找长棍、绳索、救生圈等工具抛给溺水者,帮助他保持漂浮,等待专业救援。

掌握自救方法不慎落入野外水域,保持冷静是关键。不要惊慌挣扎,否则会加速下沉。若周围有木板、树枝等漂浮物,立刻抓住,借助浮力保持漂浮。若没有,尝试仰漂,放松身体,头部后仰,让口鼻露出水面,平稳呼吸,等待救援并大声呼救。

知晓救援流程成功救起溺水者上岸后,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告知事发地点和溺水者大致情况。接着迅速检查溺水者呼吸和心跳,若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双手交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每按压30次,做2次人工呼吸。

防溺水的重要性Part4第四部分

营造安全和谐社会氛围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每一个角落的安全保障。溺水事故作为公共安全隐患之一,若得不到有效遏制,会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不安感,尤其是在靠近水域的区域。当人们时刻担忧溺水风险时,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会大打折扣。加强防溺水工作,能消除这一安全隐患,让民众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