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班会 防溺水主题班会 课件 (共23张PPT).pptx
文件大小:2.96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46千字
文档摘要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汇报者:某某同学

目录contentsPart1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2防溺水倡议书Part3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4防溺水的重要性

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1第一部分

溺水事故一2022年6月24日21时10分许,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城区凯江河一处水域,1名12岁男孩在河边玩水,不慎落水,事发后其爷爷和一名年轻人先后下水施救而被困。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3名溺水人员先后被打捞上岸,遗憾的是,3人均无生命体征。目前,相关善后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溺水事故二2024年5月2日,在河南平顶山一公园内,一名6岁女孩不慎跌落水中,所幸被人成功救上岸。不会游泳者,不能去水较深的区域,谨防溺水事件发生,游泳圈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是没用的。在游泳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在水里时肌肉抽筋。

溺水事故三2024年5月2日,广东汕尾陆丰市湖东镇的林某,趁天晴带着自己的4个孩子到居所附近的开放海滩游玩,期间,孩子陈某不慎落水,林某和其他3名子女情急之中救援时先后落水。最终,最先落水者陈某获救,其余4人溺亡。

溺水事故四2022年6月21日,陕西西安长安区,一名16岁男孩自行下水后,突然腿抽筋。施救人员在递出鱼竿后,男孩全力拉扯鱼竿,但鱼竿由于受力过重被扯断,随后男孩沉入水里。等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

防溺水倡议书Part2第二部分

重点抓好宣传教育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暑假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

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一会”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上下学途中、节假日不到江(河)、水库、池塘等地戏水玩耍;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施救,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强化假期日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延伸到节日、假期,做到学生放假,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放假”。通过开展安全家访行动、让学生签订预防溺水安全承诺书等多种形式,把学校预防学生溺水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做到节日、假期学生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强化重点对象的教育我校特别关注低年级学生、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用事故实例予以警示,使学生知晓擅自游泳、玩水的危害性。对爱好游泳、玩水的学生开展一次全面的排查、登记,落实好教育和监管的措施,讲清擅自游泳的严重后果,让防溺水安全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3第三部分

认清危险特性野外水域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危机。河流里暗流涌动,漩涡随时可能出现,力量强大,瞬间就能将人卷入水底。水库深度不一,水温分层明显,从温暖表层进入低温深层,身体易抽筋,且水底尖锐石头、树枝等异物多,易受伤。池塘底部淤泥厚,脚陷入后越挣扎陷得越深。废弃矿坑积水区水深不明,周边又无防护,学生们一定要认清这些危险,远离野外水域。

坚决禁止游泳不管游泳技术多高超,野外水域都不是游泳的地方。这里环境复杂,没有专业救生员和完善救援设施,一旦抽筋、呛水,很难自救。每年都有因在野外水域游泳而酿成的悲剧,学生要牢记安全第一,果断拒绝同伴野外游泳的邀请,绝不能心存侥幸。

注意周边环境路过野外水域时,要留意有无警示标识,这是危险的重要提示。关注水位变化,若水位突然升高,水流变得湍急,就意味着危险临近,必须马上离开。同时,水边常有青苔、雨后泥泞的地方,行走时要放慢脚步,小心滑倒落水。

了解天气影响暴雨、洪水过后,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水流变得异常湍急,原本安全的区域也可能变得危险。雷雨天气时,野外水域是雷击高发地,水面导电,遭雷击风险极大。恶劣天气下,主动远离野外水域,是规避危险的有效方式。

防溺水的重要性Part4第四部分

营造安全和谐社会氛围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每一个角落的安全保障。溺水事故作为公共安全隐患之一,若得不到有效遏制,会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不安感,尤其是在靠近水域的区域。当人们时刻担忧溺水风险时,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会大打折扣。加强防溺水工作,能消除这一安全隐患,让民众在水边活动时不再提心吊胆,营造出安全、和谐、宜居的社会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对溺水问题的重视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完善水域安全防护设施,建立高效的救援机制,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