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汇报者:某某同学
目录contentsPart1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2防溺水倡议书Part3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4防溺水的重要性
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1第一部分
溺水事故一2024年5月1日18时,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一名6岁男孩不慎滑落湍急的河里,家长在河边竟然没有发觉。所幸被恰巧路过附近的辅警许饶骞成功救起。防溺水安全教育是关乎孩子生命安全的大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防溺水知识,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孩子们在水边玩耍时的安全。
溺水事故二2018年6月24日下午5点半,中考前一天,7名初三学生看完考场后到贾鲁河玩耍,其中,5名学生下水后溺水,一名学生被周边群众救起,4名学生失踪。随后,群众报警。据了解,事发地周边有河道施工部门设置的“水深危险、请勿靠近”“水深3米,禁止游泳”等警示标牌。
溺水事故三2022年7月12日晚,有一家三口在长兴岛摆渡口翻过堤坝岸边半人高的围墙,进入东侧水域游玩时,母子二人不慎掉入水中,被海浪卷走,救子救妻心切的父亲下海救人,结果三人全部溺水失踪。
溺水事故四2022年6月24日傍晚,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城区凯江河一处水域,一名小男孩在河边玩水,不慎落水。目击者称,事发后有两人先后下水施救而被困,结果3人都不幸溺水身亡。
防溺水倡议书Part2第二部分
落实工作责任制我校将学生预防溺水教育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落实到每一个年级、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做到有措施、有落实。将预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做到有教育计划,有教育活动,有教育记录,有学生反馈作业。
落实监护人责任我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家访、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签订《预防未成年人溺水法定监护责任承诺书》等措施,将防溺水提醒、引导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提醒家长落实家庭教育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做到有家访宣传、有联系记录,有家长反馈承诺。
强化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要点,讲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易发生溺水的危险地带、水域,发动学生自我分析应如何避免溺水现象的发生,通过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3第三部分
避免空腹饱腹游泳前1-2小时适量进食,避免空腹游泳导致低血糖,体力不支。但也不能吃得过饱,以免游泳时胃部不适,引发呕吐、腹痛等问题。
遵守场地规则熟悉并遵守游泳场所的各项规定,如禁止跳水区域不跳水,按指定路线游泳等。遵守规则能维护场地秩序,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准备饮用水携带适量饮用水,游泳过程中适当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但注意不要在游泳时大量饮水,以免呛水。
携带紧急联系信息可将写有家长联系方式的纸条放在防水袋中随身携带,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他人能及时联系家长。若游泳场所提供储物柜,也可将信息放置在储物柜显眼位置。
防溺水的重要性Part4第四部分
营造安全和谐社会氛围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每一个角落的安全保障。溺水事故作为公共安全隐患之一,若得不到有效遏制,会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不安感,尤其是在靠近水域的区域。当人们时刻担忧溺水风险时,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会大打折扣。加强防溺水工作,能消除这一安全隐患,让民众在水边活动时不再提心吊胆,营造出安全、和谐、宜居的社会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对溺水问题的重视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完善水域安全防护设施,建立高效的救援机制,体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会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他人的安全和福祉,遵守社会公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保护人力资源储备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储备。溺水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潜在劳动力的损失,尤其是青少年和青壮年群体。这些群体本应在未来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却因溺水事故过早离世或丧失劳动能力。做好防溺水工作,能保护这部分人力资源,确保社会拥有充足的劳动力,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创新。
促进水域资源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如江河湖海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在渔业、航运、水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溺水事故的频发,会让人们对水域产生恐惧心理,限制了水域资源的合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