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反思.pdf
文件大小:96.2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1.15千字
文档摘要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

与新工业区》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工业区》这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

成与发展》第三节第二课时,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这一主线,其中前三节课主要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的形

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衰落的原因,综合整治的措施,这节课则是在前三

节所学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并能借鉴他国

的经验对中国的新工业区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课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确

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的案

例分析和与我国温州乡镇企业的对比,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发展条件。

(2)、掌握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

和比较,分析说明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分析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关心和参与意识,树

立科学的人地观。

二、针对本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及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反思

1、成果:

①打破了“讲解、模练”的传统型教学模式,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

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过程意识的培养。

②大多数学生能达成预定目标。

③创新之处:课堂活动设计较新颖而且多样,能成功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问题设计有梯度,能实现分层次教学。

2.不足:

①时间不够充裕。

②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练。由于学生个体基础存在差异,所以不

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3.改进方法:

在课前培训“小先生”,课上由“小先生”带头组成活动小组,便于模拟活

动的顺利开展;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对于课上未能很好把握和消化

难点的同学,课后请“小先生”帮忙继续学习,而从而引导学生课上课下互相帮

助,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