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农村地区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pdf
文件大小:1.12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4.13千字
文档摘要

农械区高中困跆轮的策略

【内容摘要】做好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引导其加深对高中思想政治教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之间

的联系,增强知识的延伸和内化,提高思想政治的学科能力和学科成绩已经成为思政教师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主要通

过作者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农村高中政治学科出现学困生的表现、原因以及解决学困生困惑的对策进行分析,找到

适合学困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政治学科的信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地区高中政治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农村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政治作为高考文科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政治综合性、时政性强,对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

政治学科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学习习惯差,课上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目的不明确,课前没有it行课前

预习或预习不认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第二、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下,上课时爱做小动作、开小差、精力

分散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教师提醒后,他们仍会犯同样的错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是这些学生听课效率低下的

最大特点;第三、有懒惰行为,课后作业拖拉,存在依赖心理;学习方法单一,认为高中政治和初中政治一样,简单背诵

即可拿高分,很多学生存在死记硬背,过几天又忘了。学生关注时政要闻的意识非常淡薄,没有把所学的知识去解读时

政新闻,实践性较差。很多学生对高中政治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把政治学科当成副科来对待,只要能考试及格就

可以满足了。

二、农村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家庭的原因

家庭因素是导致农村高中政治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外因。据了解,农村家庭主要收入靠父母亲外出打工,大多数学

生的父母早早外出务工,没有时间、能力和精力指导督促孩子的学习,甚至常年在外不回家,出现托管现象,导致部分

学生在无人监管学习的情况下被动学习。部分学生家长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对政治学科不了解,进而潜移默化影

响学生。

2.学生的原因

(1)缺乏政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学生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

趣,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学困生课前没有认真去预习,课堂上被动听政治课,并不主动参与政治教学活动,

没有集中精力听课,课后也不注重复习和训练,导致不能熟练掌握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对教内容死记硬背,没有知识

前后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知识掌握比较零散。这些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中政治学习困难。

(3)缺乏学习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与学困生的交流,发现很多学生对未来是比较茫然的,无学习目标,不

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太懒散了,所以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

(4)心理因素。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信心。很多农村高中学困生对学习缺乏

自信心,没有毅力,甚至有自卑心理。

3.教师的原因

(1)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只是作为考查学科且在中考时部分地区还是开卷考试,得不到重视。而且在偏远农村

初中,由于教学水平低、教学资源有限,很多学生得不到专业教师的指导,而是非政治专业的教师在授课,有时候政治

课还被语文、数学等学科代替,从小学到初中,政治都是一门“副科”,学校、教师在这门学科花极少的时间。政治知识

的教授与补充存在很大的漏洞,学生学习政治的水平参差不齐。

(2)很多老师把更多注意力给了优等生,缺乏对学困生的理解和包容,使学困生对政治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

学生学习的效果。

(3)教师的知识面较窄,看问题和分析事物不够透彻,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从政治

学科中得不到满足和自信。

(4)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等比较陈旧单调,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极少涉及情感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5)教师存在简单“教教”,而不是在“用教”。这就会出现教与学生的生活是脱离的,理论化、抽象化的知

识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三、农村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注重高中政治课地位和作用的积极引导

当前,部分学困生学生受社会上的“政治课无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