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卷.docx
文件大小:683.0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PAGE2

南京市协同体十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命制

注意事项:

本试卷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答题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1.如图所示,篮球从运动员手中被投出后,沿着一条优美的曲线飞行。用箭头标注篮球经过图中a、b、c、d四点时的速度方向。速度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

a B.b

C.c D.d

2.如图所示,一艘炮舰沿河岸以速度大小自西向东行驶,某时刻发射炮弹击中正对岸的目标,已知炮弹对地发射速度大小为,方向与河岸夹角为θ。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

3.中国的面食种类繁多,其中“刀削面”广为人知。如图所示,厨师将小面片沿锅的某条半径方向水平削出,小面片削出时距锅的高度,与锅沿的最近水平距离,锅可视为半径的半球壳(球心为,不计锅的厚度),小面片恰好从点落入锅内。小面片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则小面片被削出时的速度大小为()

A. B.

C. D.

4.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从P点运动到Q点,到Q点时速度大小为2m/s,此过程拉力做功为5J,则此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

A.1J B.2J

C.-3J D.-4J

5.花样滑冰极具观赏性,在北京冬奥会上,隋文静和韩聪的双人滑完美发挥获得冠军,其中有一个精彩的场面,如图所示,韩聪拉着隋文静的手,使隋文静以韩聪为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在此过程中()

A.隋文静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B.隋文静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C.隋文静的线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D.隋文静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6.如图所示,轻质杆OA的长度,A端固定一个质量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以O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6.0m/s,g取,则此时小球(????)

受到20N的支持力

B.受到20N的拉力

受到40N的支持力

D.受到40N的拉力

7.2024年10月30日,载有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九号飞船开启“天宫”之旅。航天员们在空间站(距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高度)一天可以看见16次日出,已知地球半径约6400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空间站对接后,飞船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空间站运行的周期小于静止卫星运行的周期

C.空间站作圆周运动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大约是静止卫星距离地面高度的六分之一

8.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包含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关于静止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B.静止卫星可以位于北京上空

C.静止卫星的运行速率一定大于

D.静止卫星绕地心转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9.一辆汽车保持50kW的额定功率行驶,当汽车的速度为20m/s时,牵引力的大小为()

A.2000N B.2500N C.3000N D.4000N

10.物理课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运动。A、B是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A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同时B球自由下落。在两小球下落的空间中任意选取两个水平面1、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平面1运动到平面2的过程中,小球A、B的速度变化量不同

B.从平面1运动到平面2的过程中,小球A、B的动能变化量相同

C.该实验可以验证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D.增大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的力度,可使A球先落地

11.无风时,雨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会以恒定的速率竖直下落。一质量为m的雨滴在地面附近以速率v下落高度h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0 B.mgh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填空题(每空3分,计12分)

12.为“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滑块套在水平杆上,可随水平杆一起绕竖直杆做匀速圆周运动,力传感器通过细绳连接滑块,可测绳上拉力大小。滑块上固定一遮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的时间t,测出滑块中心到竖直杆的距离为l。实验过程中细绳始终被拉直。

(1)滑块随杆转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通过光电门的速度(用t、l、d表示),角速度(用t、l、d表示)。

(2)为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得到多组实验数据后,应作出F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