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合理设计分析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电子产品交互矛盾
公共设施设计漏洞
日常物品设计缺陷
目录
4
5
6
环境空间规划失误
交通工具设计疏忽
商业服务流程痛点
目录
01
日常物品设计缺陷
过度包装开启困难
塑料包装
很多商品使用了难以打开的塑料包装,增加了消费者的开启难度,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01
有些包装设计了复杂的开启方式,使得消费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打开。
02
一次性包装
部分一次性使用的包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增加了垃圾处理的负担。
03
复杂开启方式
一些设备的按键布局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导致操作失误。
按键布局不合理
一些设备的指示标志不够明确,使得用户无法正确理解和使用设备。
指示不明确
有些设备的功能过于复杂,使得用户难以掌握和使用。
功能复杂
反直觉操作界面设计
忽略人体工学的家具
座椅设计不合理
一些座椅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人体工程学,长期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不适。
01
床铺高度不合适
床铺的高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的上下床和使用造成不便。
02
家具边缘过尖
一些家具的边缘过于尖锐,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身体伤害。
03
02
公共设施设计漏洞
盲道被占用
盲道在路口、拐角处中断,没有接续的盲道,导致盲人无法连贯行走。
盲道中断
盲道与障碍物冲突
盲道与电线杆、树木、井盖等障碍物冲突,盲人容易受伤。
盲道设计不合理,经常被车辆、地摊、树木等占用,导致盲人无法正常通行。
盲道中断与障碍物
公交站台没有设置遮雨设施,乘客在雨天等车容易淋湿。
站台无遮雨设施
遮雨设施设计不合理,只能遮挡部分雨水,无法完全保护乘客。
遮雨设施不完善
遮雨设施损坏,无人及时维修,导致无法使用。
遮雨设施损坏
公交站台遮雨缺陷
01
02
03
垃圾桶分类标识混乱
不同地区、不同场所的垃圾桶分类标识不统一,导致居民混淆。
分类标识不统一
垃圾桶的分类标识不清晰,居民无法准确判断垃圾应该投入哪个垃圾桶。
分类标识不明确
垃圾桶的分类标识缺乏引导,居民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分类标识缺乏引导
03
电子产品交互矛盾
充电接口方向强制
01
接口方向不统一
不同品牌或型号的电子设备充电接口方向不一致,导致用户需要频繁更换插线方向。
02
接口设计不合理
部分充电接口设计过于紧凑,导致插线时难以对准,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难度。
遥控器按键逻辑冗余
遥控器上设置过多的按键和功能,使得用户难以记住每个按键的用途,增加了使用难度。
按键过多且功能复杂
遥控器上的按键排布缺乏逻辑性,常用按键与非常用按键混杂在一起,导致用户操作时容易误触。
按键排布不合理
手机单手操作盲区
屏幕过大导致操作困难
随着手机屏幕的不断增大,单手操作时难以触及屏幕边缘和角落,造成操作盲区。
01
布局不合理
部分手机应用界面布局过于复杂,导致用户单手操作时难以准确点击目标按钮或内容。
02
04
商业服务流程痛点
自助结账系统容错差
扫码失败率高
自助结账系统对商品条形码识别率低,经常出现无法识别或错误识别的情况。
误操作导致重复扣款
异常订单处理不及时
顾客在使用自助结账系统时,由于误操作或系统反应不及时,导致同一商品多次被扣款。
自助结账系统遇到异常订单时,如价格异常、优惠活动不适用等,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和提醒。
1
2
3
会员注册信息重复填写
繁琐的注册流程
顾客在注册会员时,需要填写大量个人信息,而且往往在不同的商家或平台上需要重复填写。
01
信息不一致
由于注册时填写的信息较多,顾客可能会出现信息不一致或错误的情况,导致后续使用不便。
02
隐私泄露风险
顾客在多个平台上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03
APP的功能入口分布不清晰,用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寻找所需功能。
功能布局不合理
部分功能被隐藏在较深的层级或角落,用户很难发现和利用。
隐藏功能未充分利用
功能入口深藏导致用户操作流程复杂,需要多次点击和跳转才能完成操作。
操作流程不直观
APP功能入口深藏
05
交通工具设计疏忽
共享单车座椅调节失效
座椅高度固定
调节范围不足
调节装置失灵
部分共享单车座椅无法根据使用者身高进行调节,导致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一辆车时,无法调整到合适的座椅高度。
共享单车座椅的调节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失灵,使得座椅无法调节或者调节不到位。
即使座椅可以调节,但调节范围有限,无法满足身高差异较大的使用者需求。
地铁闸机行李通过障碍
行李识别不准确
地铁闸机通道设计过于狭窄,使得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难以通过。
行李过闸不便
闸机通道狭窄
地铁闸机的行李识别系统不够准确,容易将大件行李误判为违规物品,导致乘客无法通过。
即使行李被识别为合规物品,但由于闸机设计不合理,行李过闸时仍需费力调整。
汽车内循环触控按钮设计位置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