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2页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前预习部分——课文结构分析】
1.第一自然段:(据补充材料加强理解)
材料1:12世纪,法国只有约1/2、德国只有1/3、英格兰只有1/5的土地得到耕种,其余的都是森林、沼泽和荒地。——《全球通史》
材料2:据相关成果,从1000年开始到黑死病在14世纪中期横扫欧洲为止,这个地区的总人口从约3500万增加到了约8000万。——《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材料3:自10世纪以来,西欧的农业生产在耕作技术以及生产工具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变革,推动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如重型轮式犁的发明,使耕种欧洲中北部地区肥沃却又难以翻耕的洼地成为可能。——《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4: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缴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通过课文和以上材料可知,人口的增长、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大量荒地的存在,使垦殖运动在三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广泛进行。下面请回答:
谁是开垦主力?
新开垦出的土地属于谁?
在新开垦出的土地上成立的新市镇有什么权力?
第二自然段分析:阅读课文,说说这一段的核心主旨是什么?
课文“随着法律的规范”指国家法律权限增大,庄园法庭和庄园领主的司法权力逐步丧失。
农奴通过货币购买______________,获得劳动力的自由自配;农奴通过缴纳_________获得人身自由。这说明_____________的衰落,从而导致庄园制度的衰落和瓦解。新的生产经营活动随之产生。
在庄园制度衰落的背景下,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_______权。
第三自然段分析: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庄园领主为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土地_________在一起成为趋势。
租地农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3)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4.第5——7自然段重点信息提取:
(1)手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3)说说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对西欧社会有何影响?
【上课笔记部分——温故知新】
封君封臣制
封君
封臣制
庄园
大学
教会
城市
核心-契约精神
法庭-法治精神
城市-人身自由
大学-思辨精神
教会-古代典籍
【中世纪统治集团内部王权的演变】
1.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教权高涨达到巅峰(9-13世纪)
教权高涨
达到巅峰
(9-13世纪)
王权加强
教权转衰
(14-15世纪)
相互依存
扶持阶段
(5-8世纪)
2.王权与地方领主的关系:(王权衰微封建割据——王权强化专制)
城市兴起结束割据中世纪封建制度导致国家分裂
城市兴起结束割据
中世纪封建制度导致国家分裂
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的特性
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专制王权国家
国王臣民
专制个人
近代民族国家
国家公民
民主民族
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
自由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蒸汽时代
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电气时代
15世纪1765年1870年20世纪初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业——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庄园领主出租受封的土地——资本;
(2)租地农场主在土地集中的租地农场里经营——管理
(3)雇佣无地少地的农民在租地农场里耕种——劳动
(4)生产目的:农产品推向市场
(5)关系:雇佣农民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租地农场主形成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质是一种具有______________的生产关系。
【释疑: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使资本和管理分离,资本和劳动分离。租地农场主和农民是雇佣关系,生产的农产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销售。】
租地农场的特征:生产组织方式具有___________性质;农产品推向_______
且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想一想】租地农场与封建庄园有何区别?
比较维度
封建庄园
租地农场
劳动力
农奴
经济模式
自给自足经济
占有土地方式
分封
2.手工业——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概念解释】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工业生产组织。从13世纪开始,一些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在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1)据材料和课文,分散的手工工场是如何形成的?
材料1:在中世纪广大的乡村社会,农业和工业经历了两次分离。农村工匠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