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3.9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04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现如下

2.2.2认识水的组成,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3了解观察、实验,以及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解释等认识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设计理念】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逐一探究净化水的原理。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交流,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以水的净化为核心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为爱护水资源做了很好的铺垫。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真正从化学角度认识、分析、思考问题。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所以对于过滤操作只要明确其中注意要点,可以初步掌握。因为本课题跟生活联系紧密,所以课堂氛围会很活跃,可以结合这点优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过滤操作的要领,对过滤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保护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策略】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

PPT课件、天然水、明矾、活性炭、滤纸、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纯水和自然界水的实物,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同学们是否想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呢?

学生观察并说出纯水与自然界水的区别。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一)自来水的净化流程

教师图片展示湖水、河水、污水,我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显然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播放自来水厂视频,我们首先到自来水厂参观一下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提出问题:

1.净化之前需要加入絮凝剂,它的作用是什么?

2.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室我们怎样对一杯河水进行过滤?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

步骤:先取两个烧杯,各盛大半杯浑浊的河水,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3钥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分别置于另外2个烧杯中静置观察现象。

取一张圆形滤纸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取上述烧杯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的边缘。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模仿操作,制作过滤器,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摆放漏斗和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过滤后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的差别。

3.问题思考

①过滤前为什么要将天然水静置一会儿?

②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

(3)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

提出问题:水壶上的水是纯水吗?怎样得到纯水?学生观察实验视频并总结要点。

三、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相互解答。

作业:

1.下列的水纯净程度最高的是()

A.自来水B海水C矿泉水D蒸馏水

2.前些年日常引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如井水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井水是混合物B静置对井水有净化作用

C肥皂水可以检验井水的硬度D用过滤的方法可使井水软化

3.①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小波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杯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板书设计】

4.2水的净化

一、净水过程:静置、沉淀、过滤、吸附

一贴、二低、三靠

二.硬水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三、蒸馏水的制取

注意事项:冷凝水上进下出、烧瓶底部加入沸石

【备课反思】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