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pptx
文件大小:6.7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3.83千字
文档摘要

新课导入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乡。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敲击乐器,一边吟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峻现实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面临怎样的统治局面?又有哪些担忧?《史记·高祖体纪》书影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学习目标

壹·兵戎相见,沟鸿为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背景时间性质结果公元前206—前202年统治阶级争权帝位的斗争项羽被围垓下,乌江自刎;刘邦取得最终胜利。楚汉之争示意图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一)楚汉之争:?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根据材料,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拥军40万。刘邦布衣出身,当过泗水亭长,拥军不足10万。失民心刚愎自用,依赖武力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得民心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战争目的代表阶级战争性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推翻秦朝统治农民阶级反抗秦暴政的农民战争争夺帝位封建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斗争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二)西汉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朝代知识小卡片(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今西安)“汉并天下”历史小贴士“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贰·休养生息,注重民生——休养生息政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一)汉初社会景象:材料:汉兴……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石,dàn,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班固《汉书·食货志》?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物价飞涨,人口锐减,经济萧条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大臣甲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严刑峻法会使天下更乱,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事例啊!臣以为要推行黄老之学,给民休养生息。大臣乙历史情景剧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一)含义、目的: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含义:(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材料: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及故也。——陆贾《新语》

“兵皆罢归家”农,天下之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①解甲归田②释奴为民③鼓励农桑④轻徭薄赋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二)主要措施、影响:影响:经过多年的治理,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巩固了新王朝。

汉初,大臣陆贾在汉高祖面前经常谈论《诗》《书》中的治国道理。汉高祖反感地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汉高祖认为言之有理,让陆贾专门著书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相关史事·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鉴于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现实,刘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和亲政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叁·励精图治,开创盛世——“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一)主要措施: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