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考:历史高频考点
以下是吉林中考历史中的一些高频考点:
一、中国古代史
1.先秦时期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等。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及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内容、影响),使秦国逐渐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百家争鸣局面,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秦汉时期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等措施及其意义。
-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朝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盐铁专卖等)及其影响。
-丝绸之路(路线、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目的、概况、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唐朝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和政绩)、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盛世局面)。
-科举制(创立、发展、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朝的民族交往(文成公主入藏等)与对外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展现了唐朝的繁荣开放。
4.宋元时期
-宋朝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行政、财政等方面)。
-宋代的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如交子的出现等),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原因、表现)。
-宋代的民族关系,如辽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对峙等。
-元朝: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意义);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5.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
-明朝
-明朝的建立;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设三司、厂卫特务机构等)。
-郑和下西洋(目的、概况、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明长城、北京城的建筑特色,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清朝(前期)
-清朝的建立和对全国的统治;君主专制的强化(设立军机处等)。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意义);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原因(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等)、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等。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黄海海战(邓世昌英勇事迹);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背景、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评价(积极和消极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1898年)
-背景、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失败原因和影响,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1911年)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