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吉林中考语文的一些必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
-重点考查课本后的字词表中的生字词,包括多音字(如“强”在“强大”“勉强”“倔强”中的不同读音)、形似字(如“辨”“辩”“辫”“瓣”)等。
-生活中常见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也是考点,例如“莘莘学子”的“莘莘”(shēnshēn),“气概”的“概”不能写成“慨”。
2.词语运用
-近义词辨析,如“必须”和“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感情色彩,例如“无所不为”是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正面人物的行为。
3.病句修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如“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中“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
-语序不当(如“多项定语语序不当”,“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语序混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女教练”)。
-成分残缺或赘余(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此句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结构混乱(如“句式杂糅”,“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应改为“深受群众喜爱”或者“深为群众所喜爱”)。
4.标点符号
-重点考查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的用法。例如,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我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要用引号(她说:“我今天很开心。”)。
二、古诗文阅读
1.古诗词默写
-必背古诗词中的直接默写(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理解性默写,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进行填空,例如“《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实词,如“之”作代词(“下车引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吾欲之南海”,“之”意为“到……去”)等不同用法。
-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如“绝”在“沿溯阻绝”中是“断绝”的意思,在“绝巘多生怪柏”中是“极”的意思。
3.文言文翻译
-要求准确翻译重点句子,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译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文言文内容理解
-对文言文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如《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谏艺术等。
三、现代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
-概括文章内容,包括概括事件、概括人物形象等。例如概括《背影》中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一个关爱儿子、不善言辞、憨厚老实的人。
-分析记叙文的情节结构,如开头的作用(引起下文、设置悬念等),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
-赏析文中的句子,从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角度进行赏析。例如“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笑容的灿烂。
2.说明文阅读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如《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其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使文章更准确、更科学)、打比方(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作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等。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如“大约”“可能”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议论文阅读
-论点的把握,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如《敬业与乐业》),有的需要从文章中归纳。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对比论证(突出论点)、比喻论证(使论证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等。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部分。
四、作文
1.命题作文
-准确理解命题的含义,如“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要抓住“那一刻”这个时间点,写出“我的世界”从一种状态到“春暖花开”这种美好状态的转变。
2.半命题作文
-补题是关键,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积累,补出新颖、有内涵的题目,然后按照作文要求进行创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