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吉林中考物理的一些必考知识点:
一、力学部分
1.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如,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秒表的读数等。
-速度公式\(v=s/t\)的应用。包括计算物体的速度、路程或时间,以及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
2.力
-力的概念、单位和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其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例如,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重力(\(G=mg\),其中\(g=9.8N/k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F=kx\))及使用。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uN\)),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是重点。
3.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及其应用,会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状态,如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压强
-压强的概念\(p=\frac{F}{S}\),单位(帕斯卡,\(Pa\))。固体压强的计算和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液体压强公式\(p=\rhogh\),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及其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标准大气压\(p_0=1.013\times10^{5}Pa\)),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及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如吸管吸饮料等)。
5.浮力
-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F_浮=F_下-F_上\))。
-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rho_液gV_排\),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
-物体的浮沉条件(\(F_浮\gtG\)时,物体上浮;\(F_浮=G\)时,物体悬浮;\(F_浮\ltG\)时,物体下沉)及其应用,如轮船(采用空心的方法增大浮力)、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气球和飞艇(利用空气浮力,通过改变气体密度实现浮沉)等。
二、热学部分
1.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种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及正确使用方法(体温计使用前要甩一甩)。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如冰、海波等)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如石蜡、玻璃等)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熔化和凝固图像的分析。
-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的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沸腾的特点(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以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如雾、露的形成等)。
-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如碘的升华、干冰的升华等)和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如霜、雪的形成等)现象及其应用。
3.内能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内能的实例(如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和方向(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量的概念、单位(焦耳,\(J\)),热量的计算\(Q=cm\Deltat\)(其中\(c\)为比热容,\(m\)为质量,\(\Deltat\)为温度变化量),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及其应用(如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三、电学部分
1.电路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电路图的画法和识别,会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