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安徽省合肥市科大附中2025届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文件大小:673.5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1.56万字
文档摘要

安徽省合肥市科大附中2025届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检查某病人发现其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2、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高等,这有利于()

A.获得食物

B.逃避敌害

C.寻找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3、可用于生产鸦片、吗啡、海洛因的植物是()

A.罂粟 B.虞美人 C.夹竹桃 D.咖啡豆

4、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长期吸烟易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A.肺部病变

B.艾滋病

C.肝炎

D.流感

5、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

A. B.

C. D.

6、球场上,初一的同学们正在打篮球,他们个个生龙活虎,奋力拼抢,汗流浃背,满脸通红,下列有关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有()

A.皮肤具有排泄、调节体温等功能

B.皮屑是脱落的角质层细胞

C.表皮内有血管和神经

D.表皮有上皮细胞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7、下列动物体腔内没有膈的是

A.蛇 B.家兔 C.人 D.牛

8、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9、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C.能够独立生活 D.不能进行呼吸、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

10、一个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在此食物链中,体内DDT含量最少和最多的是()

A.浮游植物、鱼 B.小虾、鱼鹰

C.浮游植物、小虾 D.浮游植物、鱼鹰

11、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发现视野中出现重叠或边缘破损的细胞,不易观察,应采取的措施是()

A.换其他目镜 B.换其他物镜

C.移动装片 D.转动粗准焦螺旋

12、从”苏丹红“事件,到“福寿螺”事件,到“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再到“红心鸭蛋”事件等的出现,这些都是反映当前威胁人们健康的

A.合理营养问题B.食品安全问题C.医疗保健问题D.健康问题

13、下列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A.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甲状腺等

C.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肠液、胰岛素等

D.消化酶包括胆汁、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等

14、为探究光合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注:两玻璃瓶瓶口密封)。利用该装置可探究()

A.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

B.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

C.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

D.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15、某农民种了一批糯性水稻,收获时发现其中一株突变成非糯性水稻,他将突变的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后代糯性和非糯性水稻各占一半,请写出后代的糯性和非糯性水稻的基因型(用字母Aa表示)

A.aaAaB.Aaaa

C.aaAA或AaD.AA或Aaaa

16、农民春播前要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才能保证粮食的产量.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做()

A.抽样调查法B.计算法C.全面调查法D.观察法

17、人们常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来猜花生.在植物的发育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A.珠被、受精卵、受精极核 B.子房壁、受精卵、受精极核

C.子房壁、珠被、受精卵 D.珠被、受精极核、受精卵

18、观察如图,当你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如何运动()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19、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考察中观察到如图几种动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是环节动物,没有脊椎

B.2是节肢动物,有外套膜

C.3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D.4是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点

20、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其成分往往发生某些变化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