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一)作文“世界赠予我的”审题指导及范文.docx
文件大小:17.1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1.75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一)作文“世界赠予我的”审题指导及范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5年的央视春晚,歌曲《世界赠予我的》中唱道:“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

世界赠予了你什么?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一、关键词句分析

?“赠予”:世界主动给予的客观存在,涵盖物质与精神、美好与磨难的双重属性。?

?“辩证关系”:虫鸣与雷霆、弯月与晚星、疾病与痊愈、空虚与情感填满,体现对立统一的哲学逻辑。?

世界赠予的并非静态结果,而是“赠——治愈——再赠”的循环过程,强调生命在经历中成长。

二、立意方向

世界赠予的双面性:所有经历(包括痛苦与喜悦)都是生命成长的养分。?

接受与转化的智慧:面对赠予的坦然态度,在雷霆中聆听虫鸣,在疾病中看见痊愈。?

生命完整性的构建:世界的赠予如同拼图,需以整体视角理解残缺与圆满的关系。

三、审题不同层次?

第一层:现象描述(是什么)

列举世界赠予的具体内容(如材料中的雷霆疾病等),结合个人或历史案例,说明其普遍性与客观性。?

例:苏轼被贬黄州,赠予他寂寞沙洲冷,却也赠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第二层:本质分析(为什么)?

揭示赠予背后的逻辑:世界的运行规律(如老子祸福相依)、人性成长的必然需求(如尼采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

例:敦煌壁画因风沙剥蚀而显露底层画作,印证残缺是另一种完整。?

第三层:价值升华(怎么办)

提出对待赠予的态度:接纳、转化、感恩。?

例:霍金接受渐冻症的禁锢,却用思想遨游宇宙;《活着》中的福贵在失去中参透生命的坚韧。?

范文

绣罢雷霆收雨色,织成星月焕天光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千年风沙中斑驳脱落,却让后人得以窥见更早的底色;楼兰古城在荒漠中化作废墟,却让考古学家发现了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文明。世界给予的从来不是单一的馈赠,它像一块双面异色绣,正面是金线勾勒的祥云,背面却是丝线缠绕的经纬。当我们学会在光与影的交织中穿针引线,生命便能绣出最动人的画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却以最朴素的方式呈现生命的真相。春日的樱花绚烂如云霞,却在一夜风雨后零落成泥;夏日的莲花生出淤泥,却在月光下绽放出圣洁的光华。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看似冷漠的箴言里,藏着最深邃的慈悲。就像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板块的碰撞撕裂地表,却在亿万年后托起离天最近的雪峰;撒哈拉的沙暴吞噬绿洲,却在沙粒间孕育出最顽强的生命。天地以雷霆为针,以风雨为线,在时光的织布机上编织着永恒的轮回。

?人类文明的进程恰似一首复调音乐,苦难与希望的和声从未停歇。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下“大江东去”的豪迈,在赤壁的惊涛骇浪中参透“物与我皆无尽”的至理;敦煌藏经洞在封闭千年后重见天日,数万卷典籍流散四海,却意外促成敦煌学的诞生。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敦煌研究院的修复师们日复一日地填补壁画的残缺,他们修复的不仅是斑驳的颜料,更是文明传承的密码。那些细如发丝的裂缝里,流淌着跨越千年的对话。

?生命的成长本就是一场破茧成蝶的修行。张海迪五岁罹患脊髓血管瘤,却在轮椅上写出《轮椅上的梦》;霍金在渐冻症的禁锢中,用三根手指叩开宇宙的奥秘。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就像青藏高原的格桑花,越是经历严寒风霜,绽放得越是灿烂。当我们学会在命运的褶皱里寻找生命的纹理,那些看似刺痛的沙砾,终将在岁月的打磨中化作璀璨的珍珠。

?站在鸣沙山顶眺望月牙泉,沙山环抱中的一汪碧水,像极了生命最本真的模样。风沙日夜侵蚀,泉水却始终清澈如初。这或许就是世界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以残缺教会我们完整,用失去启示我们珍惜,借暗夜让我们看见星光。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分辨馈赠与考验,便能如敦煌的画工般,在斑驳的墙壁上绘出新的飞天。生命的双面绣,终将在时光中显露出它完整的图景——那是用悲欣交集的丝线,绣就的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