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学会感恩”导写
(材料分析+立意指导+标题范例+素材积累+范文+点评)
一、题目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材料二:
感恩,是春天花儿绽放时散发的芳香;感恩,是夏天大树撑开的浓荫;感恩,是秋天落叶翩翩起舞时的美轮美奂;感恩,是冬天雪花为世界披上的银装。学会感恩,就会感到温暖。
材料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学校举办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分析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共三则。材料一指出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一种生活态度、品德和肺腑之言,强调了感恩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指出如果缺乏感恩之心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材料二通过比喻,将感恩比作不同季节的美好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感恩的美好和温暖。材料三则列举了一些关于感恩的俗语和诗句,从动物、自然、人与人之间等不同角度阐述了感恩的内涵和表现。三则材料共同围绕“感恩”这一主题展开,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感恩的重要性和意义。
写作任务是以“学会感恩”为主题写一篇征文。征文比赛的形式要求文章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因此,在写作时,需要结合材料内容,阐述对感恩的认识和思考,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使文章既有深度又有文采。
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阐述感恩的意义:可以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社会和谐等方面阐述感恩的意义,强调感恩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分析感恩的内涵:可以结合材料三中的俗语和诗句,分析感恩的内涵,如知恩图报、珍惜拥有、心怀善意等。
3.分享感恩的经历:可以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感恩经历,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感恩的力量和美好。
4.提出感恩的建议:可以针对如何学会感恩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如培养感恩的心态、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主动表达感激之情等。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主题:文章要始终围绕“学会感恩”这一主题展开,避免偏离主题。
2.观点明确:文章要表达明确的观点,对感恩的认识和思考要清晰、深刻。
3.结构清晰:文章的结构要清晰合理,段落之间要有逻辑联系,避免杂乱无章。
4.语言生动:文章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立意指导
1.感恩的意义与价值:从个人成长、社会和谐等角度阐述感恩的重要性,强调感恩对个人品质的提升和社会氛围的改善。
2.感恩的内涵与表现:结合材料中的俗语和诗句,深入剖析感恩的内涵,如知恩图报、珍惜拥有、心怀善意等,并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感恩的表现。
3.学会感恩的方法与途径:提出如何学会感恩的具体建议和方法,如培养感恩的心态、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主动表达感激之情等,引导读者学会感恩。
4.感恩与幸福的关系:探讨感恩与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感恩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从而引导读者积极培养感恩的心态。
5.感恩与责任担当:将感恩与责任担当相结合,强调感恩不仅是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鼓励青年学子勇于承担责任,回馈社会。
四、标题范例
1.心怀感恩,拥抱温暖人生
2.让感恩成为生命的底色
3.以感恩之心,绘就人生华章
4.学会感恩,让爱传递
5.感恩,让世界更美好
6.感恩,成长的必修课
7.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8.让感恩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9.以感恩为舟,扬帆远航
10.心怀感恩,遇见美好
五、素材积累
名言警句
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2.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中国谚语
3.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陶志琼
4.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中国谚语
5.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6.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7.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8.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谚语
9.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
10.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
人物事例
1.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的孝子
陈斌强是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的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