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携豁达以纳万境,持勇毅而破千难.docx
文件大小:14.3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1.82千字
文档摘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世界赠予我的》)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哪吒之魔童闹海》)

“生命给了你一只右手,还另外给了你一只左手,就是为了让你自己帮助你自己。当然我们有些事自己解决不了,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我们还需要自己帮助自己,自己给自己力量。从自己的身体吸取的力量,再灌注到自己身上,这种生命的力量,需要用思想去认知它,找到它的价值和意义。”(有删改)(冯骥才)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标题:

携豁达以纳万境,持勇毅而破千难

笑迎雷霆与星月夜,敢闯绝境并塑乾坤

以襟怀容世界千般,凭己力渡人生万劫

受馈赠亦承风雨,破迷障更渡己舟

纳雷霆为生命鼓点,借双手铸命运通途

于空茫处种真感情,在绝路时开新乾坤

携豁达以纳万境,持勇毅而破千难

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份豁达与从容,道尽了面对人生百态的智慧。世界予人以多元馈赠,既有和风细雨的温柔,也有惊涛骇浪的挑战。唯有以豁达之心接纳万物,以勇毅之力突破困境,方能在人生的浪潮中踏浪而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

豁达是容纳万物的胸襟,让我们在顺逆交织中泰然处之。豁达的胸怀,是面对世界馈赠时的坦然与包容。“中国高超声速科技领路人”俞鸿儒,在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六十余载里,多次面临科研方向调整与资源匮乏的困境。上世纪90年代,高超声速研究陷入低谷,他的团队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甚至面临项目终止的风险。但他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豁达,主动精简团队,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坚持探索。他常说:“科研就是在未知中寻找答案,困难是必经之路。”这份从容让他带领团队另辟蹊径,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座高超声速复现风洞,为航天事业突破关键技术。同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面对国内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落后、科研条件艰苦的现状,他毫无怨言,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豁达投身科研。即使在身患重病时,仍坚守岗位,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卓越贡献。正如范仲淹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的心境能让我们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中积蓄力量,将世间风雨化作滋养生命的甘霖。

勇毅是突破困境的利剑,助我们在荆棘丛中开辟坦途。勇毅的品格,是打破困境枷锁的强大力量。“菌草之父”林占熺,为解决“以木代菌”破坏生态的难题,踏上了菌草技术的研发之路。三十多年间,他遭遇过无数次实验失败,面临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重重阻碍。但他秉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毅精神,带领团队走遍全国,甚至远赴非洲、南太平洋岛国推广菌草技术。如今,菌草技术已在106个国家扎根,帮助数百万贫困人口脱贫。在航天领域,神舟飞船研发团队面对载人航天技术的高难度与高风险,凭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勇毅,攻克了生命保障、再入返回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他们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让中国人逐梦太空的脚步越走越远。这些事例无不证明,勇毅是刺破黑暗的利刃,唯有敢于迎难而上,才能在绝境中开辟出希望之路。

豁达与勇毅相辅相成,共同绘就人生的壮丽画卷。豁达与勇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若只有豁达而缺乏勇毅,面对困境时便会流于消极妥协;若仅有勇毅而无豁达,在挫折面前则容易陷入焦虑与偏执。俞鸿儒在低谷期既以豁达心态接纳困境,又凭借勇毅坚持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突破;黄大年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既以乐观豁达面对挑战,又以坚毅果敢投身研究,用生命诠释使命。正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里的“志”,既包含豁达的心境,也蕴含勇毅的行动。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只要我们携豁达以纳万境,持勇毅而破千难,就能在风雨中保持从容,在困境中奋勇前行。如此,方能不负岁月馈赠,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