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梳理试题.docx
文件大小:39.15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4.47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梳理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

要求:分析以下古诗词的格律特点,并指出其中运用了哪些韵律技巧。

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登高壮观歌》李白

西岳峥嵘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要求:分析以下古诗词中的意象,并描述其所营造的意境。

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登高壮观歌》李白

西岳峥嵘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古诗词中的比喻与象征

要求:分析以下古诗词中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1.《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登高壮观歌》李白

西岳峥嵘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夜泊牛渚怀古》杜牧

牛渚西江夜泊船,客行虽欲穷千里。

此中谁有古人心,共看明月皆如此。

9.《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五、古诗词中的用典与引用

要求:识别以下古诗词中的用典与引用,并说明其来源和作用。

1.《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登高壮观歌》李白

西岳峥嵘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夜泊牛渚怀古》杜牧

牛渚西江夜泊船,客行虽欲穷千里。

此中谁有古人心,共看明月皆如此。

6.《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8.《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六、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要求:分析以下古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