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原理
1.某反应体系只有六种粒子:MnO4-、SO42-、Mn2+、S2O82-(无色)、H2O
A.图中乙代表S2O82-,
B.若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则反应已发生
C.每消耗1mol乙时转移4mol电子
D.该反应为5S2O82-+2Mn2++8H2O===2MnO4
2.第33届夏季奥运会于2024年7月在法国巴黎开幕。发令枪火药中的药粉含有氯酸钾(KClO3)和红磷(P)等物质,撞击引发的有关化学反应有①5KClO3+6P===
3P2O5+5KCl;②P2O5+3H2O===2H3PO4(产生烟雾)。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反应①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B.反应①中,6.2gP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NA
C.H3PO4易溶于水的原因是磷酸与水存在分子内氢键
D.1molH3PO4在水中电离产生的PO43-
3.一种以镍电极废料(含Ni以及少量Al2O3,Fe2O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NiOOH的过程可表示为
“酸浸”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除Ni2+外还有少量的Al3+和Fe2+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氧化性:Fe3+Ni2+
B.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2Ni2++ClO-+4OH-===2NiOOH↓+Cl-+H2O
C.除杂过程仅为过滤操作
D.工业上可电解碱性Ni(OH)2悬浊液制备NiOOH,加入一定量的KCl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4.室温下,某化学研究小组通过下列3组实验探究H2O2溶液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Ⅰ
向CrO3溶液中滴加少量0.1mol·L-1H2O2溶液,溶液变深蓝色
Ⅱ
向2mL0.1mol·L-1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溶液迅速变黄,稍后产生气体;再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Ⅲ
向2mL0.01mol·L-1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变红,向其中滴加3~5滴0.01mol·L-1H2O2溶液,振荡,溶液逐渐褪色
已知:①Cr的最高价为+6价;CrO3与H2O2的反应为CrO3+2H2O2===2H2O+
CrO5(深蓝色)。
②H2O2溶液呈弱酸性。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下列有关推论错误的是(D)
A.实验Ⅰ中溶液变深蓝色,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B.实验Ⅱ中前一段溶液迅速变黄,体现了H2O2的氧化性
C.实验Ⅱ中稍后产生气体,体现了生成的Fe3+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
D.实验Ⅲ中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H2O2的弱酸性
5.硫化氢(H2S)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装置,借助太阳能将H2S再利用,变废为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a电极区不可用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C.H+的迁移方向为b电极→a电极
D.每生成2gH2,负极区需消耗22.4LH2S
6.库仑测硫仪可测定烟气中SO2的含量,其原理如图所示。检测前,电解质溶液中c(I3-)/c(I-)保持定值,电解池不工作。将aL含SO2、O2、N2的待测气体通入电解池后,SO2溶解并将I3-还原,测硫仪便立即进行电解直到c(I3-)/c(I-)回到原定值。已知:电路中转移1mole
A.电解时,M接电源的负极
B.检测前后,电解池内溶液的pH保持不变
C.若电解消耗的电量为b库仑,则待测气体中SO2的含量为32baf
D.若待测气体中O2能将部分I-氧化为I3-
7.一种新型醌类()酸碱混合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该电池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放电时,a极周围溶液pH增大
B.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
C.充电时,中间室K2SO4溶液浓度减小(假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D.充电时b极电极反应式为+4e-+2K++2H2O===+2OH-
8.某实验小组要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氯化钠溶液后,再将一支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铁发生锈蚀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t2~t3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速率减慢了
C.BC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了氧化铁
D.t3~t4压强变大是因为发生了铁的析氢腐蚀
9.西北工业大学推出一种新型Zn-NO2电池,该电池能有效地捕获NO2并将其转化为NO2-。现利用Zn-NO2电池将产生的NO2-电解制氨
A.c电极的电势比d电极的电势高
B.当电路中转移2mole-时,丙室溶液质量减少18g
C.电解池的总反应式为2H++2NO2-+2H2O===2NH3+3O
D.为增强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