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辽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
开学考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于自转轴倾角和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火星具有与地球相似的()
①昼夜现象②昼夜长短③四季更替④运动方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选择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主要原因是()
A.开发晚,周边地区环境优美
B.临海洋,海上交通运输便利
C.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快
D.人口少,便于保密安全性强
3.火箭发射时()
A.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B.索马里寒流势力弱
C.北极昼渐短夜渐长
D.北京日影朝向东北
【答案】1.B2.C3.D
【解析】
【1题详析】
由于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故火星昼夜长短与地球相似,②正确。由于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火星自转轨道面与绕日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和地球的黄赤交角相似,故火星具有与地球相似的四季更替,③正确。昼夜现象是由火星不发光、不透明的行星性质决定的,①错误。运动方向与太阳系的起源和形成有关,④错误。故选B。
【2题详析】
使用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意味着需要足够的推力。在我国四大发射基地(酒泉、西昌、太原及文昌)中,海南岛文昌发射场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离心力最大,利于火箭的升空,C正确。故选C。
【3题详析】
火箭于7月23日发射,此时地球已越过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由最慢逐渐加快,A错误。火箭发射时,北半球正值盛夏,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季风,离岸风导致半岛沿岸盛行上升补偿流,索马里寒流势力强,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为极昼,C错误。北京时间7月23日12时41分火箭发射时,北京地方时为12时25分,太阳位于西南方,故北京日影朝向东北,D正确。故选D。
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下面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外力作用 B.②——岩浆活动
C.③——变质作用 D.④——重熔再生
5.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成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中的()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6.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C.岩浆喷出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D.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答案】4.A5.B6.A
【解析】
【4题详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①是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A正确;②环节是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B错误;③是岩石的熔融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故选A。
【5题详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由所学知识可知“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应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此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分别对应甲和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是由侵入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因此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后形成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岩石裸露,不断遭受风化侵蚀,形成如今的地貌景观,故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间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为西北风
C.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D.东北信风属中纬环流
8.甲地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7.A8.D
【解析】
【7题详析】
读图可知,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信风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