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最新试题精选(广州专用)
专题07诗歌鉴赏
1.(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有什么作用?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示例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示例二: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2)暮色渐渐漫起,不知何处才是家乡,江面烟波浩渺,让人更生乡愁。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表达了远离故土的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的传说引出黄鹤楼,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2.(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上片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请解释其含义。
(2)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
【答案】(1)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也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2)词人借用曹操对孙权雄才大略的赞叹,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意思是: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作者由眼前的景色想到了千百年兴衰之事,故这个问句引发怀古之情思,是借景抒情的写法。结合背景可知,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流露出悲痛的感情。“悠悠”一词表面是写江水绵绵不绝,奔腾而去。而深层次地,更是形容时间的漫长、久远。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运用典故角度赏析。
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用这一典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也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3.(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被吞没一般。狂风大作,波涛奔腾,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
(2)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可根据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
示例: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晃起来。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