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诗句
和珅,这位在清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其形象往往与贪婪、权势紧密相连。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在诗词创作上也有着独特的一面,其诗作宛如一扇窗口,能让我们窥探到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和珅的绝笔诗,尤为引人关注。在狱中,面对人生的巨大变故,他挥笔写下《上元夜狱中对月》。“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月色明朗,可身处囹圄的他却被困得无法舒展。回首自己的一生,仿若一场虚幻的梦,为权力与财富操劳的二十载光阴,如今看来不过是枉费心神。此时的和珅,或许在反思自己过往的种种行径,那曾经追逐的一切,在死亡的阴影下,都变得那么虚无缥缈。“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他所处的恶劣环境,昏暗的囚室,漫长的黑夜难以等到破晓,高高的围墙阻挡了春天的气息。四周星辰环绕着冷月,而自己戴着枷锁,如同孤独哭泣的臣子,尽显落魄与凄凉。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和珅又留下了《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前两句直白地表达了他对自己五十年人生的感慨,仿若一场真实的梦幻,如今即将告别这纷繁的尘世。而后两句含义隐晦,引发后人诸多猜测,有人认为这是他对来生的期许,也有人觉得这是他对过往错误的一种忏悔,渴望来世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
除了绝笔诗,和珅在情感细腻之处,也留下了动人诗篇。发妻冯氏的离世,让他悲痛万分,为此写下了六首悼亡诗。其中一首“夫妻辅车倚,唇亡则齿寒。春来一齿落,便知非吉端。哀哉亡子逝,可怜形影单。记得去春时,携手凭栏杆。”从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写起,如同车之两轮、辅之两相依,妻子的离去让他深感痛苦。回忆起春天时的一些征兆,以及幼子的早逝,如今自己形单影只,愈发觉得悲伤。又有“玉蕊花正好,海棠秀可餐。今春花依旧,寂寞无人看。折取三两枝,供作灵前观。如何风雨妒,也紫同摧残。”以美好的春花起笔,可如今花虽依旧,却无人欣赏,只能折下花枝放在妻子灵前。感慨命运的无常,如同风雨无情地摧残美好的事物,带走了他的挚爱。
这些诗句,让我们看到了和珅除了贪婪、权势之外的另一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通过诗句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或悔恨、或悲痛、或无奈。他的诗,是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个复杂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