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辽宁红色文化守正创新的核心内涵与实践遵循
摘要:纵观百年党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血脉传承。新时代辽宁红色文化守正创新具有丰厚内涵,从爱国主义的传承性、自觉能动的发展性、人类发展规律来深刻理解守正的根本要义、创新的实践指向和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辽宁红色文化坚定独特的资源优势阵地,以价值守正构建红色文化创新形态,红色传统的历史价值创新思维选择、红色基因的社会价值创新思想观念、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创新发展路径。红色精神文化和红色物质文化相互承载、相辅相成,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关键词:辽宁;红色文化;守正创新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1]。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东北地区革命历史的凝练表达,在新的时代条件和机遇下以守正为基本、以创新为发展之要,坚持爱国主义传承性的价值旨归,以价值守正不断塑造红色文化创新形态,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1深刻理解辽宁红色文化守正创新的丰厚内涵
深刻理解辽宁红色文化守正创新的丰厚内涵,不仅要从红色文化本质上把握爱国主义的传承性,也要放眼红色文化自觉能动发展性的创新之处,这是从人类发展规律的宏观角度实现红色文化守正创新辩证统一的基本方法。新时代辽宁红色文化始终坚持“知常明变,守正创新”的价值追求和实践导向。
1.1从爱国主义的传承性理解守正的根本要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为,事物具有繁杂多样的外在形态,认识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内在和本质,而事物的本质集中反映为根本要义的集中提炼。从辽宁红色文化的守正传承进而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爱国主义的内核本质涵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不断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牢牢把握7个着力点,开创红色文化宣传工作的新气象新作为。
辽宁红色文化发挥独特资源优势,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见证着光辉的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奋发实现中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2]。为传承和弘扬辽宁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辽宁红色文化的每一处革命遗迹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红色闪光点。辽宁红色文化中闪耀的爱国主义光辉是我们党艰苦奋斗革命历程的不朽见证,是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把党的故事讲好,把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讲活,就应该坚持爱国主义内核的传承与弘扬,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精髓,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高校学生的情感共鸣、精神共鸣,增强高校学生的革命认同感与家国情怀向心力,实现以爱国主义为本质的红色文化守正传承。
1.2从自觉能动的发展性理解创新的实践指向
乔纳森·休斯在《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批判性视角认识到事物发展的限制并非纯粹自然的限制,而且承认社会和科技因素在这些限制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指导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发展构建的新发展观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在社会和科技等外在因素中的创新活力,将人类发展性的精神创造力投入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不断明确红色文化创新性的实践指向。
党和国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要阵地,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新性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繁荣发展。为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实践的发展与进步中,高校深入阐释辽宁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彰显辽宁特色科教优势、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为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创新性精神动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3]。为促进共同体成员建设文化强国,高校要挖掘好、利用好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大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1.3从人类发展规律理解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本质取决于人类的社会性,而生产力是人类发展规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作用是为社会的革命性转变创造了条件。由于根据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所产生的意识结构不同,实际形成技术发展的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社会性的时代发展进程中,要将辽宁红色文化的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外化于成果创新、内化于主体思维塑造中,促使社会成员承担起文化共同体的使命。
人类最高贵的属性在《人类的世系》中被达尔文追述为道德意识,人的道德标准伴随良知的演进由利己主义发展到更高更广范围的水平。以人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发展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更具创新性发展的现代文明。辽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