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中级育婴员模拟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在进行婴幼儿的主被动操跳跃运动时,把婴儿托起()桌(床)面(让婴儿足尖着地)轻轻跳跃。
A、站在
B、离开
C、接近
D、躺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跳跃运动是要把婴儿托起离开桌(床)面,让婴儿足尖着地轻轻跳跃,A选项站在桌(床)面不符合操作要求;C选项接近桌(床)面无法实现足尖着地跳跃;D选项躺在桌(床)面上不能进行跳跃动作,所以选B。
2.出生后15天就具有()能力。
A、想象
B、表达
C、颜色辨别
D、方位知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出生后15天的婴儿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的早期就能够对不同颜色产生偏好和区分,这是婴儿感知觉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方位知觉一般需要几个月的发展才逐渐完善;想象和表达能力在婴儿期更是需要更长时间的成长和发展,15天的婴儿基本不具备想象和有效的表达能力。
3.劳动者义务包括()等内容。
A、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B、取得劳动报酬
C、安全
D、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劳动者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内容。选项B取得劳动报酬、选项D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属于劳动者权利;选项C安全表述不准确且不属于劳动者义务的内容。劳动者义务的这些规定是为了保障劳动关系的正常运行,促进企业合理用工和劳动者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劳动秩序和生产安全等。
4.气温对婴儿饮水量的影响包括()。
A、气温对饮水量无影响
B、天凉饮水量增加
C、天热饮水量减少
D、天热饮水量增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气温较高时,婴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会丢失更多水分,所以天热时婴儿的饮水量会增加。选项A明显错误;天凉时婴儿出汗等水分丢失减少,饮水量应减少,B选项错误;天热饮水量是增加而非减少,C选项错误。
5.新生儿行为产生的原因是()。
A、主要受本能的反射支配,没有意志力
B、主要受客观条件所支配,需要意志努力
C、主要受母亲的暗示所支配,需要意志努力
D、主要受外界条件所支配,没有意志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新生儿行为主要受本能的反射支配,他们还不具备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没有意志力。例如新生儿的吸吮反射等,都是本能的反应。
6.婴幼儿发热时应提供()食物。
A、清淡
B、辛辣
C、生冷
D、油脂
正确答案:C
7.哮喘患儿的家庭注意不养小动物,忌绒毛玩具、地毯、草席等,是因为这些物品可能引起()。
A、空气污染
B、肝炎
C、窒息
D、过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哮喘患儿多存在过敏体质,小动物毛发、绒毛玩具、地毯、草席等容易滋生尘螨等过敏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所以要避免接触这些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
8.坐高的增长反映()的增长。
A、脊柱和头部
B、脊柱和颈部
C、脊柱和四肢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坐高是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坐高增长代表脊柱和头部的增长,脊柱增长至青春中期才基本结束,头部在6岁时已达成人的90%。四肢增长在出生后主要是下肢的增长,坐高与四肢增长关系不大。所以坐高的增长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选A。
9.如果喂奶后1小时以上仍出现呕吐,且伴有()等,可能伴有内、外科疾病,应到医院就诊。
A、呕出物酸臭
B、食欲减退
C、疲乏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喂奶后1小时以上仍出现呕吐,若伴有呕出物酸臭、食欲减退、疲乏等情况,都提示可能存在内、外科疾病,需要到医院就诊,所以应选D选项。
10.婴幼儿每日供给的蛋白质为()。
A、50g
B、30g
C、40g
D、20g
正确答案:C
11.口服药物是小儿常用的治疗手段,喂药时应可以()。
A、将药物混在牛奶或果汁中
B、将药片碾碎,服用前溶于水
C、威吓的手段
D、捏着小儿的鼻子喂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喂小儿口服药时将药片碾碎,服用前溶于水是正确的做法。将药物混在牛奶或果汁中可能影响药物效果或导致不良反应;捏着小儿鼻子喂药易引起呛咳甚至窒息;用威吓手段喂药会给小儿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12.不把()放在婴幼儿能够到的地方。
A、洗涤剂
B、含酒饮料
C、碘伏
D、以上的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因为洗涤剂、含酒饮料、碘伏等对婴幼儿都存在安全风险,都不应该放在婴幼儿能够到的地方,所以选D。
13.婴儿出生至三个月主要靠()的触觉来感触。
A、脸
B、手
C、嘴巴
D、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婴儿出生至三个月主要靠嘴巴的触觉来感触。婴儿在这一阶段,嘴巴是他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通过吸吮、舔等动作来感知周围环境。
14.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A、手心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