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15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卷一.pdf
文件大小:164.3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34千字
文档摘要

2015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

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

未选均无分。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

C.《说文解字》

D.《学记》

2.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1

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

为()。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A.卢梭

B.洛克

2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

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8、()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9.()强调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

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重构者。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3

10.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

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

1.[答案]A“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

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C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它

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答案]A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4.[答案]A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

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教

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

开。

5.[答案]A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6.[答案]C

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化教学相对,它是一种分班

级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初尝试于西欧16世纪,17世纪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给以理论上的确定,l9世纪开始在世界各国大规模推广,

一直沿用至今。

7.[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练习法的定义。

8.[答案]B

9.[答案]B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由奥苏伯尔提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

的接受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经验,依

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

些经验,从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