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师招聘教育学简答题汇总版.docx
文件大小:23.05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6.36千字
文档摘要

1.?简述古代社会教育基本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备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具备阶级性,封建社会教育还具备等级性(唐朝六学二馆)

(4)古代学校教育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特点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还未形成复杂结构体系。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基本特征

(1)??国家加强对教育干预和重视,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重视教育立法,提倡以法治教

(4)??教育世俗化

(5)??形成了较系统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了双轨制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活动

(2)学校教育是经过专门训练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各种原因

(4)学校教育给人影响比较全方面、系统和深刻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备加速个体发展特殊功效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具备即时和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备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效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教育经济功效)?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一个主要伎俩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作用?(教育政治功效)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人才

(2)教育是一个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

(3)教育能够促进民主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促进作用(教育文化功效)

(1)教育具备筛选、整理、传递和保留文化作用

(2)教育具备传输和交流文化作用

(3)教育具备选择、提升文化作用

(4)教育具备更新创造文化作用

8.?简述教育对人口影响(教育人口功效)?

(1)教育是使人口趋向合理化伎俩之一

(2)教育能够提升人口质量

(3)教育能够控制人口数量

(4)教育能够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9.?简述确立教育目标基本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主观依据)

(2)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4)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5)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10.?简述全方面发展教育及其组成?

全方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全方面发展。其中,德育在全方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智育在全方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体育是全方面发展教育主要物质基础;美育在全方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能够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作用。

11.?简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

12.?简述中国学生发展关键素养主要内容?

(1)学生发展关键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拼合和关键能力

(2)中国学生发展关键素养以培养“全方面发展人”为关键,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详细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关键点。

13.?简述影响教育制度原因?

(1)社会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情况

(3)人口发展情况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5)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影响

14.?简述教师劳动创造性?

教师劳动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教师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特点,对他们提出不一样要求,采取不一样教育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上不停更新。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变换或改革。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依照学生新尤其是意外情况,快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教育方法处理问题能力。

15.?简述建立教师威信路径?

(1)培养本身良好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重视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第一印象

(5)做学生朋友和知己

16.?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

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主要有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其中,学科专业素养包含:精通所教学科基础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