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执业医师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考核试题(附答案).docx
文件大小:30.78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6.46千字
文档摘要

执业医师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考核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以下哪类药品不属于麻醉药品()

A.吗啡

B.哌替啶

C.氯胺酮

D.芬太尼

答案:C。氯胺酮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均为麻醉药品。

2.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定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有药品生产许可证

B.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验研究批准文件

C.有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条件

D.企业及工作人员3年内没有违反药品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为

答案:D。应是企业及工作人员2年内没有违反药品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为,而不是3年。

3.医疗机构取得印鉴卡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专职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

B.有获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C.有保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的设施和管理制度

D.有与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相关的诊疗科目

答案:无。以上选项均为医疗机构取得印鉴卡需要具备的条件。

4.以下关于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储存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当设立专库或者专柜储存

B.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

C.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

D.专库和专柜应双人双锁管理,钥匙由一人保管

答案:D。专库和专柜应双人双锁管理,钥匙应由两人分别保管。

5.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在病历中记录。以下不属于必须记录内容的是()

A.患者身份证明编号

B.开具日期

C.患者家庭住址

D.药品名称、规格、数量

答案:C。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在病历中记录患者身份证明编号、开具日期、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患者家庭住址并非必须记录内容。

6.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答案:C。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7.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

A.一次用量

B.一日用量

C.三日用量

D.七日用量

答案:A。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

8.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日常用量。

A.3日

B.7日

C.15日

D.30日

答案:B。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9.以下哪种药品不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

A.三唑仑

B.马吲哚

C.咖啡因

D.丁丙诺啡

答案:C。咖啡因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三唑仑、马吲哚、丁丙诺啡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

10.医疗机构抢救病人急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而本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时,可以()

A.从其他医疗机构或者定点批发企业紧急借用

B.从定点生产企业紧急借用

C.要求患者到其他医疗机构购买使用

D.立即自行配制

答案:A。医疗机构抢救病人急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而本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时,可以从其他医疗机构或者定点批发企业紧急借用。

11.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运输证明有效期为()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A。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运输证明有效期为1年。

12.以下关于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B.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淡黄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C.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淡绿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D.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答案:A。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13.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资格后,方可在()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A.本医疗机构

B.任何医疗机构

C.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D.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答案:A。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14.以下关于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销毁,说法错误的是()

A.医疗机构对存放在本单位的过期、损坏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B.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