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执业医师练习题有参考答案2024.docx
文件大小:25.02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4.02千字
文档摘要

执业医师练习题有参考答案2024

生理学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自身调节

答案:A。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它能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正反馈调节是使某一生理过程迅速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某些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出现的反应是()

A.动作电位

B.局部电位

C.收缩

D.分泌

答案:B。解析: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产生局部电位,当局部电位总和达到阈电位时,才会产生动作电位。收缩和分泌是细胞兴奋后的效应表现。

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增多

答案:D。解析: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可使红细胞叠连加速,沉降率加快,即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而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多时,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提高。红细胞比容对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影响不大。

生物化学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酶对底物具有绝对特异性

C.酶能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D.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答案:B。解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但有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度。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活性中心可分为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辅酶是结合酶的辅助因子,并非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2.糖酵解的关键酶是()

A.己糖激酶

B.磷酸甘油酸激酶

C.烯醇化酶

D.丙酮酸羧化酶

答案:A。解析:糖酵解的关键酶有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和烯醇化酶是糖酵解过程中的普通酶。丙酮酸羧化酶是糖异生的关键酶。

3.下列关于脂肪酸β-氧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酸活化是在线粒体外进行的

B.β-氧化过程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个步骤

C.每一次β-氧化产生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D.每一次β-氧化产生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和1分子NADPH

答案:D。解析:脂肪酸活化在胞液中进行,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β-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个步骤,每一次β-氧化产生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和1分子NADH+H?,而不是NADPH。

病理学

1.细胞水肿发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

A.内质网受损

B.高尔基体受损

C.线粒体受损

D.溶酶体受损

答案:C。解析:细胞水肿主要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受损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细胞水肿。

2.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液化性坏死()

A.脑软化

B.化脓性炎症

C.干酪样坏死

D.脂肪坏死

答案:C。解析:液化性坏死是指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脑软化、化脓性炎症、脂肪坏死都属于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多见于结核病。

3.下列关于血栓的结局,错误的是()

A.溶解吸收

B.分离排出

C.机化与再通

D.钙化

答案:B。解析:血栓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机化与再通、钙化。分离排出一般是指脓肿等病变中的坏死物排出形成溃疡或空洞等,不是血栓的结局。

药理学

1.下列药物中,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

A.庆大霉素

B.红霉素

C.青霉素G

D.林可霉素

答案:C。解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青霉素G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属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错误的是()

A.胃肠道反应

B.凝血障碍

C.水杨酸反应

D.耳毒性

答案:D。解析: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水杨酸反应、过敏反应等。耳毒性一般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是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

3.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应首选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