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含答案2024.docx
文件大小:29.21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3.62千字
文档摘要

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含答案2024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细胞不是免疫细胞?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红细胞

D.树突状细胞

答案:C。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免疫细胞。

2.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空腹血糖≥7.0mmol/L即可诊断

B.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

C.有糖尿病症状,同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

D.糖化血红蛋白≥6.5%即可诊断

答案:C。解析: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结合症状和血糖值,有糖尿病症状,同时满足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仅糖化血红蛋白≥6.5%不能确诊糖尿病。

3.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

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答案:A。解析: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其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4.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抗生素?

A.青霉素

B.阿司匹林

C.头孢菌素

D.红霉素

答案:B。解析: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都属于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不属于抗生素。

5.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一般为?

A.<120/80mmHg

B.<130/85mmHg

C.<140/90mmHg

D.<150/95mmHg

答案:C。解析: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为<140/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肾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目标血压可能更低。

6.下列哪项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A.心电图

B.心脏超声

C.冠状动脉造影

D.心肌核素显像

答案:C。解析: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等,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核素显像等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如冠状动脉造影准确。

7.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疼痛

B.心律失常

C.休克

D.心力衰竭

答案:A。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疼痛,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8.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不包括?

A.由上到下

B.由近到远

C.由粗到细

D.由简单到复杂

E.由远到近

答案:E。解析:小儿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一般规律。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接触传播

答案:A。解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10.骨折的专有体征是?

A.疼痛

B.肿胀

C.功能障碍

D.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答案:D。解析:骨折的专有体征包括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而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也可见于其他损伤,不是骨折的专有体征。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

A.艾滋病

B.狂犬病

C.流行性感冒

D.手足口病

答案:AB。解析:艾滋病、狂犬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也属于丙类传染病。

2.下列哪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A.利尿剂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C.β受体阻滞剂

D.洋地黄类药物

答案:ABCD。解析: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脏负担,ACEI可以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它们都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3.下列关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正确的有?

A.补充铁剂

B.治疗原发病

C.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D.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后即可停药

答案:ABC。解析: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包括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铁的吸收;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后,还需要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

4.下列哪些属于外科急腹症的特点?

A.先有腹痛,后有发热

B.腹痛剧烈,部位明确

C.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D.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即可

答案:ABC。解析:外科急腹症一般先有腹痛,后有发热,腹痛剧烈且部位明确,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外科急腹症需要手术治疗,而不是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即可。

5.下列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有?

A.控制总热量

B.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C.多吃蔬菜和水果

D.定时定量进餐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