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执业医师必考题含答案2024.docx
文件大小:25.07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3.84千字
文档摘要

执业医师练习题含答案2024

一、单选题

1.以下哪种细胞不属于固有免疫细胞?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答案:B。解析:固有免疫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T淋巴细胞属于适应性免疫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故答案选B。

2.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首选抗生素是:

A.青霉素G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头孢菌素

答案:A。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治疗的首选抗生素是青霉素G。青霉素G对肺炎链球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疗效显著。红霉素主要用于支原体肺炎等;庆大霉素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头孢菌素虽然也可用于肺炎治疗,但不是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首选,故答案为A。

3.下列哪项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

A.肝性脑病

B.上消化道出血

C.感染

D.肝肾综合征

答案:B。解析: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静脉破裂时,会导致大量出血。肝性脑病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感染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但不是最常见的;肝肾综合征是晚期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故答案选B。

4.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疼痛

B.心律失常

C.休克

D.心力衰竭

答案:A。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疼痛,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多无明显诱因,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可在疼痛发生后出现,故答案为A。

5.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病变是:

A.周围神经病变

B.自主神经病变

C.脑神经病变

D.脊髓神经病变

答案:A。解析: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自主神经病变也较常见,但不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病变和脊髓神经病变相对少见,故答案选A。

6.诊断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是:

A.头痛

B.呕吐

C.视乳头水肿

D.复视

答案:C。解析:视乳头水肿是诊断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头痛、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症状,但不具有特异性。复视可因颅内压增高导致展神经麻痹等引起,但不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故答案为C。

7.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出现的烟碱样症状是:

A.多汗

B.瞳孔缩小

C.肌纤维颤动

D.流涎

答案:C。解析: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烟碱样症状主要是由于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过度蓄积和刺激,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多汗、瞳孔缩小、流涎属于毒蕈碱样症状,故答案选C。

8.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

B.胃酸分泌过多

C.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

D.遗传因素

答案:A。解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毒力因子在胃黏膜定植,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胃酸分泌过多、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遗传因素等也是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但不是最主要的,故答案为A。

9.下列哪项是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铁蛋白降低

C.总铁结合力增高

D.骨髓铁染色阴性

答案:B。解析:血清铁蛋白是体内贮存铁的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是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诊断依据。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但不是最可靠的指标。骨髓铁染色阴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操作相对复杂,不作为首选的诊断依据,故答案选B。

10.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A.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高脂血症

B.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C.少尿、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D.水肿、少尿、血尿、高脂血症

答案:B。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不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表现,少尿可在疾病早期出现,但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组合,故答案为B。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

A.艾滋病

B.病毒性肝炎

C.流行性感冒

D.肺结核

答案:ABD。解析: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均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故答案选ABD。

2.下列哪些药物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A.硝苯地平

B.卡托普利

C.氢氯噻嗪

D.美托洛尔

答案:ABCD。解析: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阻滞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从而降低血压。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