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l期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5NO.1
2OO9年1月Jouma1ofShenyangInstjtuteofEngineering(S0cialSciences)Jan.2OO9
中西移情理论之异同
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中国本土传统的移情思想自成独立的系统,与西方的移情理论比较,有很强的特色,其中蕴含丰富的理论资源,
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值得深入开掘。若与西方的移情理论沟通互补,当能引出不少新的创见。移情概念在社会心理学
和审美心理学中各有自己的涵义,这两个概念涉及的心理现象、心理能力,中国古人都注意到了,都给予多方面的论述。
关于人与自然景象之间的移情,中国古代文论家注意到它的双向性,认为物移我情和我情注物、移我就物和移物就我是
同时发生的双向作用。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移情,古代文论家不仅把它看做心理分析和推想的能力,而且认为是为人处世
的基本原则,是满怀同情心地对待他人,这是中国古代移情思想的精华。
关键词:移情;移易和移入;忠恕
中图分类号: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09)01—00ol一07
说到移情理论,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德国美学松柏群吟,悲声四起,背乡关者无复顾向峙之荣焉。”
家李普斯和谷鲁斯,认为是由他们所首倡,是从西方引清代乾隆皇帝《枕峦亭》诗:“岂不在城郭,居然捐林
进到中国的一种学说。其实,在中国古代,移情这个词鼓。移情咫尺同,濠濮夫何有?”诗文中的移情,都是
语很早就出现了,古代文学家和学者对今人所说的移指美丽的风景使人看轻名利场中的追逐。
情现象更有过不少很富创见的论述。中国本土传统的在现代心理学术语的中文表述中,有源于西方的
移情思想自成独立的系统,与西方的移情理论比较,有两个含义不同的“移情”,一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使用
很强的特色,其中蕴含丰富的理论资源,具有很高的现的,一是审美心理学家使用的;而在西方文字中,它们
实价值,值得深入开掘。若与西方的移情理论沟通互原是两个不同的词,前者英语是transfer,后者英语是
补,当能引出不少新的创见。empathy。由于前者中文翻译在先,有时就把后者另译
移情作为一个词语在中国出现很早,它有着若干为“神人”或者“替代体验”。这两个概念涉及的心理
不同的义项,就其与美学、心理学的关系来说,主要是现象、心理能力,中国古人都注意到了。审美心理的移
其中两个义项,一是指为着教化目的,力图变易他人的情,上文涉及到了;关于替代体验,中国古人叫做
情感心志;二是指以自然景物陶冶人的情性。就前一“恕”,叫做推己及人,叫做设身处地。
义项而言,《后汉书·仲长统传》里的“敦教学以移情西方审美心理学的移情概念,由德国美学家R.菲
性,表德行以厉风俗”,其中的“移情”,说的是将百姓舍尔1873年在《论视觉形式感》中提出,对移情最早
导人统治者的思想轨范。《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薛宝做出系统阐述的则是德国美学家T.李普斯,他在《论
钗对林黛玉说,看小说戏曲,“移了性情,就不可救移情作用》里说:“审美欣赏的特征在于在它里面我的
了”,说的是文学艺术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思想感到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并不是分割开
感情。显然,薛宝钗是从负面来看小说和戏曲的作用来成为两回事,这两方面都是同一个自我,即直接经验
的,而我们也可以从正面来看文学艺术对于大众的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