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试析东坡的快乐--林语堂《苏东坡传》解读.docx
文件大小:25.4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5.98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关于苏轼一生最黑暗的遭遇,林语堂曾在其《苏东坡传》中作了一个详细的描述。

公元1079年,由于“乌台诗案”,苏轼被抓。

在牢狱之中,苏轼饱受折磨,曾有过轻生的想法。

好在不少人都在为苏轼说话,他只是被贬黄州,并没有被处决。

但在牢房里呆了上百天,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苏轼来到黄州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生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之中,连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在风景中,在人群中,在书籍的海洋中去体验,去放下。

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苏轼的心情变得平淡下来,他心中的伤痛,也在一点点地愈合。

之后,苏轼接连被贬惠州和儋州,虽是越陷越深,但也从未想过轻生。

这些阴暗的遭遇,早就让他学会了和苦难前行,在困境中成长。

他愈加心胸开阔,成为后世所称赞的“东坡居士”。

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好的疗愈方式,并非岁月,而是经验。

岁月,只能让人渐渐地适应伤痛。

只有在成长中的感悟,才能让人忘记痛苦,忘记伤害。

正所谓,一切体验,皆为生命的一次蜕变。

我们都会在一次次地经历和成长中,变得平静,变得坚不可摧。

苏轼曾经作过一首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使苏轼不但有了才华横溢的文采,也有了出类拔萃的风度。当他陷入生命最黑暗的时候,也让他拥有了超越困境的心智。

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前,是何等地风光,朋友遍及四海;

被贬黄州之后,亲友们却对他只字未提。

人生的大起大落,世态炎凉,让他每晚都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整个人都沉浸在内心深处的煎熬中。

而最终让他走出困境的,却不是什么狐朋狗友,也不是什么荣华富贵,反而是一本本书籍的帮助。

据《苏东坡传》记载,苏轼到了黄州之后,便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沉溺于书的海洋里。

有一次,好友朱载怕他承受不住,一蹶不振,特地前来探望。

出乎意料地是,苏轼非但没有垂头丧气,反而一边看一边抄写《汉书》。

朱载啧啧称奇:“你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想着抄书!”

苏轼微笑道:“这本《汉书》,我已经抄写了三遍,每读一次,都大有收获。”

据说,苏轼在黄州四年,读书无数,写了七百多首诗。

他的书法,绘画,诗词创作,都是在这一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苏轼对于农业,医药,都有一定的研究。

余秋雨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

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东坡。苏东坡在黄州所留下的名篇,也预示着苏东坡生命中的另一种境界。

阅读,使苏轼从过去的伤痛中解脱出来,从人生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我们就是如此,即使陷入困境,也要努力学习,这才是最好的治疗。

在白岩松最沮丧的时候,正是《道德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挽救了他的生命;

樊登在绝望的时候,看到了《论语》,看到了新的希望。

林语堂曾说过,聪明的人博览群书,同时也阅读了生活。

你所阅读的书籍愈多,就愈有信心去面对困境。无论何时,阅读是对困苦的生活最好的拯救。

屈原曾经说过:“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古人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第一次见面;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生离死别。

聚与散,从来都是一个让人动容的话题。

临别之际,即使是苏轼这样无忧无虑的人,也难免有几分惆怅之情。

据《苏东坡传》所说,苏轼早年在杭州做官时,有一个人叫做杨元素,是他的挚友。

两人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性格和兴趣都很相似。

于是下班之后,两人就经常在一起聊聊诗歌。

可惜,这段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只过了两个多月,苏轼便要去密州做官,即将启程。

当苏轼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也是十分地舍不得。

苏轼在杨元素设宴为他送行时,更是痛哭流涕,更作了一首诗:“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的诗句。”

之后,苏轼在升迁、调职、降职的过程中,走南闯北,见了无数的人,也见了无数的生离死别。

只不过,每次分别,苏轼都在慢慢地长大,他的心智,也在慢慢地变得成熟。

时隔十多年,再一次与故人分离,苏轼的心情却是完全不同。

公元1091年,苏轼和好友钱穆父在江边送别。

开船时,钱穆父忧心忡忡,不舍而去。

苏轼看着自己的老朋友伤心欲绝,于是拍拍他的肩,豪气地说:

“人生在世,我只是一个过客。”

十余年的相聚离合,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苏轼已经见怪不怪,习惯了这种相聚和分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习惯了分离。

有一句名言,“生命只是一段旅程,你从我身边经过,我从你身边经过,最后,我们各走各的路。”

有的人,能遇到就已经很不错了;有的人,到了最后离开,也许是上天的旨意。

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一场相聚,一场离别,而患得患失。

等你遇见了足够多的人,你就不会再因失去所伤。

世事难料,有聚有散。

在匆匆的人生中,活在当下,相聚时珍惜,离别时释怀,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吧。

曾经,有一幅苏轼人生的足迹,被画在一幅图片上:

从这幅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