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二、衔接部分:四升五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10讲:分析人物形象(学生版).docx
文件大小:427.93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5.68千字
文档摘要

本讲学习目标:通过人物描写与事件鉴赏人物形象;熟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本讲学习目标:

通过人物描写与事件鉴赏人物形象;

熟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

第10讲

一、知识详解

一、知识详解

人物塑造

外貌描写

是指对人的容貌(脸型、五官)、衣饰、身体形态、姿势、风度方面的描写。

语言描写

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

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神态描写

是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是随着情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面部表情,而外貌相对稳定。

心理描写

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的提示语:想,心里说,觉得,认为……

通过事件来写人

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答题技巧

人物形象,由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部分组成。

外在形象包括人物外貌的突出特点、身份、地位、生活背景。

内在特征包括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能力、喜好。概括人物形象以内在为主,以外在为辅。

1.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整体事件入手。

2. 抓住每个情节中的核心细节,进一步完善人物形象。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

3. 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答案格式: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二、巩固练习

二、巩固练习

父亲的爱(节选)

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母亲。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母亲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卖糖果的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母亲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母亲。父亲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父亲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父亲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母亲。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呢?”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母亲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母亲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母亲跑过来扶我,父亲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是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母亲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信来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父亲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文中一共选取了七件与父亲有关的小事,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将其余的六件小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例:第一件:让“我”向卖糖的承认错误。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父亲”到底有没有将他的爱表达出来?你觉得他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成年的“我”已经能够理解父亲深沉的爱的表达方式。

B.这是“我”的推测,“我”怀疑父亲的种种奇怪的言行下,隐藏着对“我”的爱。

C.这样结尾委婉含蓄,与全文的格调相和谐,既点明了父爱又不显突兀。

D.为“我”以前对父亲的爱理解得不够而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