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4
音乐综艺的传播策略研究—以《乐队的夏天》综艺为例
摘要
经过多年发展,音乐综艺节目呈现出“垂直细分”的趋势,更加注重题材的差异化细分,以“小众文化”为切口的节目内容生产愈发活跃。2019年夏天,爱奇艺与米未传媒联合推出小众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将乐队、摇滚等小众音乐文化带入主流视野中,成为小众音乐综艺的大众化表达和传播的成功探索。移动端和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兼容性不仅使从前信息不对等的社会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也为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和谐共生的良好土壤,网络综艺节目正是把握住这一契机不断发展。2019年,聚焦乐队文化这一小众文化的网络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正式开播,文章主要针对该节目对乐队文化这一小众文化进行大众化传播时所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小众文化类网络综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众文化;大众化传播;《乐队的夏天》;网络综艺;
目录TOC\o1-3\h\z\u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 1
2文献综述 2
3《乐队的夏天》的传播现状 4
3.1布局新颖 4
3.2主题具有小众性 5
3.3舞台空间多变 6
4《乐队的夏天》传播策略的不足 8
4.1网友的参与性低 8
4.2栏目综艺性减少 9
4.3栏目编排单调 10
5提升《乐队的夏天》传播效果的对策 12
5.1关注受众品味,精确定位目标网友 12
5.2寻求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辩证统一 15
5.3培养专业艺人组合,确保视听感染力 15
5.4构建栏目正确的价值观 15
附录 17
参考文献 19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小众音乐是一种艺术,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是大众审美的必需品。随着小众音乐进步起来的网络小众音乐栏目更是在综艺栏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综艺领域中的刚需产品。在网络综艺遍地开花、网络综艺层出不穷的当下,小众音乐综艺栏目的竞争格局愈演愈烈,但却存在着许多困境,质量参差不齐、“新瓶装旧酒”、“抄袭国外套路”等质疑性话题高居榜首,栏目自主小众能力弱,相比栏目本身,网友很大程度上是关注艺人嘉宾等。这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改进栏目主题,将网友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栏目本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出民族的、大众的、优秀的栏目;网络小众音乐栏目在其中占比很大,网络小众音乐栏目的创新迫在眉睫。
1.2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传播学的视角研究《乐队的夏天》的传播策略,为该类型的节目制作传播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借鉴。通过对《乐队的夏天》的研究,试图探索一条新道路,《乐队的夏天》不靠选拔淘汰吸引眼球,不通过输赢刺激网友,而以小众音乐作品带来的视觉、听觉和心声上的震撼体验为栏目的核心立意,集中打造栏目的质量,把网友的目光重新吸引到小众音乐作品上,从而最大化地避免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
1.3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本文对相关小众音乐网络综艺栏目的文献资料、影像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有关《乐队的夏天》的媒介报道、文字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收集整理同风格的研究文献,为之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个案研究法。本文通过对《乐队的夏天》这一个例进行研究,为之后小众小众音乐栏目的创新和进步做好铺垫。
第三,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乐队的夏天》的深入熟悉,策划问卷调查表,对网友、收视率、收看时间等进行分类整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文献综述
通过对多个数据库进行“网络小众音乐栏目”检索,发现对网络小众音乐栏目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划分阶段为2004年以前,这一阶段对网络小众音乐栏目的研究以小众音乐网络(MTV)为主。小众音乐网络虽源于国外,但在国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小众音乐与网络的全新组合吸引了网友的目光;同样让歌手和网友对小众音乐的理解更加生动,这时候的研究文献主要以学术论文为主,数量相对而言较少,直到2004年才大约有20篇,极少存在学术论文,如修香斌在《网络小众音乐专题栏目的美育功能》[1]中指出小众音乐类专题栏目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认为其有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特殊功能;再如李棕瑶在《主持人与网络小众音乐栏目》[2]中首先对小众音乐栏目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行阐述,其次提出了对于年轻人来说观看栏目要进行引导,最后,强调了主持人在栏目中的作用是正确引导和教育功能。
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12年,2004年爱奇艺《超级女声》的播出,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之后2005年的《超级女声》更是将选秀这股热潮推到顶峰。《超级女声》的大热让不少网络台、娱乐策划公司把目光聚集到“选秀”这块小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