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击安全教育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雷击危害分析
01
雷电基本知识
03
防雷避险措施
04
雷击应急处理
05
防雷设备设施
06
安全教育推广
01
PART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形成科学原理
静电感应
当云层内部的水滴和冰晶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摩擦产生静电,形成带电荷的云层,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
极性反转
电磁感应
云层底部的负电荷与地面形成强烈的电场,使地面感应出与云层相反的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极性反转,导致雷电放电。
雷电放电时,强大的电流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使周围的金属物体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火花和电弧。
1
2
3
直击雷
指雷电直接击打在建筑物、树木、人体等物体上,造成直接的破坏和伤害。
雷电活动常见类型
感应雷
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破坏设备和危及人身安全。
球雷
指一种罕见的雷电现象,通常呈现为球形闪电,沿着地面或其他物体滚动,并能穿透玻璃等绝缘物体。
闪电预警
通过气象预报可以了解雷电活动的趋势和范围,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气象预报
雷电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雷电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雷电活动,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雷电灾害的发生。
当看到闪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躲避,因为闪电往往伴随着雷声,预示着雷电活动的开始。
雷电预警信号识别
02
PART
雷击危害分析
雷电产生的高温可能引起皮肤烧伤、眼睛损伤等。
烧伤风险
雷电产生的巨大声响可能导致听力受损。
听力受损
01
02
03
04
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可能导致人员直接触电,造成伤亡。
触电危险
雷电产生的强烈电磁场可能干扰神经系统正常工作。
神经系统损伤
人身直接伤害风险
损坏电子设备
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可能损坏电子设备,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电视等。
破坏电力系统
雷电可能引发电力系统故障,导致停电、设备损坏等。
引发火灾
雷电产生的火花可能引发火灾,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损害。
损坏电线电缆
雷电可能通过电线电缆传播,造成电线电缆的损坏或短路。
电器设备损坏隐患
雷电引起的触电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火灾等灾害。
触电事故
次生灾害触发可能
雷电引发的火灾可能迅速蔓延,造成更大范围的损失。
火灾蔓延
雷电可能击中建筑物,导致其结构受损甚至倒塌。
建筑物倒塌
雷电可能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如山火、滑坡等。
自然灾害触发
03
PART
防雷避险措施
室内安全避险规范
选择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避免站在空旷的高地或大树下。
建筑物防雷
避免使用没有防雷措施的电器,尤其是室外天线、电话线和有线电视。
切断电器电源
关闭门窗
避免接触金属物品
雷雨天气应关闭门窗,防止雷电侵入室内。
不要接触金属门窗、水管、金属晾衣架等物品。
户外应急防护策略
寻找避雷场所
迅速找到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山洞等避雷场所。
避免高处
不要在山顶、开阔的田野、大树下等易遭雷击的地方避雨。
减少身体接触面积
尽量采取蹲姿,双脚并拢,双手抱膝,以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避免使用金属物品
不要使用金属雨伞、手机等金属物品。
特殊场景防护方案
野外活动
避免在开阔地带停留,尽量寻找低洼地或山洞等避雷场所,避免高举铁质物品。
02
04
03
01
驾车出行
关闭车窗,不要将车停在开阔的空地或大树下,以避免车辆遭受雷击。
水上活动
在水面或水边时,应立即上岸,并远离水边,切勿在水中停留或游泳。
电器设备
在雷雨天气,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尤其是室外电器,确保安全。
04
PART
雷击应急处理
人员受击急救步骤
切断电源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离。
判断伤情
迅速判断伤者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以及受伤部位和程度。
心肺复苏
如伤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紧急呼救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或向周围人员呼救,寻求专业救援。
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再次遭受雷击或触电危险。
在转移过程中,尽量让伤员保持仰卧位,避免剧烈运动。
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遮盖伤部,避免感染或进一步损伤。
在寒冷环境中,要注意为伤员保暖;在高温环境中,要注意通风散热。
伤员转移注意事项
移至安全地带
保持仰卧位
遮盖伤部
保暖与通风
01
到达医院后,迅速将伤员送往急诊室进行紧急救治。
医疗救治跟进流程
02
由专业医生对伤员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伤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03
对伤口进行清创、止血、包扎等处理,防止感染。
04
根据伤员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进行长期观察和随访。
05
PART
防雷设备设施
避雷针安装标准
建筑物防雷
避雷针应安装在建筑物最高点以及其他易受雷击的部位,如屋角、屋檐、尖顶等,且需与引下线连接牢固。
构筑物防雷
雷电防护区
对于铁塔、烟囱等高耸构筑物,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