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oc
文件大小:3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4.84千字
文档摘要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绿色金融的兴起,使得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部分,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环境信息的透明公开对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选取15家国内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2020-2022年的数据,旨在分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公开方面的现状,识别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文章期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提升行业整体披露水平,共同构建一个绿色、透明、负责任的商业环境。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0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2)》统计数据显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4.5亿吨,占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18.2%。这表明对外披露有色金属行业的会计信息,不仅对各利益方来说是关键的决策依据,同时也是响应政策导向的重要体现。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有色金属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参考和支持,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提升企业的环境保护水平,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202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被列为重点行业。文章选取澎湃新闻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2022年联合发布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榜》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榜单前15家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上市公司2020至2022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1]。

1.1独立报告披露比例逐年增长

对15家选定的样本企业公开发布的各类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后,研究发现国内有色金属矿采选领域的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公开上主要采取了四种不同的报告形式:年度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治理(ESG)报告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通过对这些企业在2020至2022年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梳理与统计,文章得到了披露方式的分布及其在样本总量中的占比,具体数据详见表2的展示。

依据表2数据,选定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通过独立报告形式进行披露的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40%逐年上升至2022年的93%,显示出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重视程度的提升[2]。

1.2环保意识有所提升

根据数据分析,参与本研究的上市公司持续通过年度报告公开其环境会计信息。具体来看,2020年度,高达87%的企业选择在年报的“重要事项”部分进行信息公开。进入2021年,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开始采用独立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板块来详细阐述相关信息。80%的样本企业会同时在“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模块披露部分环境会计信息。

同时研究发现,近3年来通过独立报表进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样本企业数量逐年上升,在2022年达到93%的比重,且各项独立报告所披露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说明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

此外,样本企业在“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模块中对环保方针及目标进行文字性描述,表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这种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推动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更多环保措施。

1.3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的具体信息披露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部分样本企业已经开始披露具体的定量污染物排放数据和环保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这种具体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营的透明度,并为监管部门和公众提供了监督企业环境行为的依据。

通过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助于社会了解企业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面的进展,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再者,企业的环境会计披露行为本身也是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宣传,对整个社会环境保护的重视的提升有重要战略意义。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2.1披露方式与位置的不规范性

如图1所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信息公布的方法和所选位置的随意性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明确的指导原则。由于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偏好和利益考量来选择披露方式,导致披露形式多样化,缺乏统一标准。一些企业在其年报中加入“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部分企业在非正式的新闻稿或公关声明中披露环境信息的情况,但这些信息的权威性和正式性不如财务报告。

尽管多元化的披露方式和位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灵活性,但更多的是增加了信息使用者获取和比较数据的难度。信息公开的不一致性不仅降低了披露内容的质量,还妨碍了企业间在环境绩效方面的公正评价。缺乏标准化也对年报信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不仅减少了环境会计信息在决策过程中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