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薄规格轧制稳定性研究
李斌张志刚张智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企业
摘要:本文经过八钢1750热轧在轧制薄规格出现问题,尾部轧破、拉窄、易废钢、精度差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提升头部轧制力设定精度、优化尾部落套、优化AGC控制等技术方案,并在1750热连轧机组上,经过实施和逐步提升,极大提升了该机组薄规格轧制稳定性,
关键词:热连轧精轧活套AGC控制轧制力设定精度
1概述
薄规格产品是热轧生产难点之一,生产3.0mm以下产品难度较大,现在中国、外热轧薄规格产品已经生产到了0.8mm,中国宝钢、鞍钢、唐钢已经稳定生产1.4mm以上薄规格产品;产品厚度精度±50um命中率已经达成99%以上;而现在市场和冷轧需求量很大。薄规格产品生产依靠于设备稳定运行和工艺合理性,生产工艺优化对稳定生产合格产品日益关键。八钢1750热轧生产前期冷轧用料断带严重、板形较差,所以经过对AGC控制、轧制力设定精度、优化尾部落套等技术进行研究,来处理薄规格生产稳定性。
2.技术方案
2.2AGC控制优化
2.2.1前馈控制优化
在轧制薄规格时头部因为温度不均、带钢硬度不均等原因,穿带时造成计算出下一架轧机弹跳偏差赔偿较大,这时前馈AGC对下一架轧机辊缝设定作用,假如赔偿值(即前馈Agc功效输出)过大,会造成机架间秒流量临时不等,起大套或拉钢,结果造成机架间堆钢。增加Agc功效输出限幅(±0.4mm)。
2.2.2
在轧制过程中,因为外界原因不管是轧制力AGC还是监控AGC,假如调解量过大或过快都会造成机架间秒流量不匹配,造成堆钢现象或轧制不稳定。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对各机架AGC调整器参数进行了优化。
表1优化前后AGC调整参数
机架
AGC幅度
AGCdeltaH(P)速度
原来
修改成
原来
修改成
F1
0.8
1.0
1.0
1.0
F2
0.8
0.9
0.9
0.9
F3
0.8
0.8
0.85
0.85
F4
0.8
0.7
0.85
0.8
F5
0.8
0.6
0.85
0.7
F6
0.8
0.5
0.85
0.7
从表1看,AGC调整器幅度和速度都有所改变,关键是依据在不降低厚度精度(±20μm命中率94.52%)情况下,提升F1、F2调整幅度降低F4~F6调整幅度和速度。
2.2提升轧制力模型设定精度
带钢在进入精轧机前,轧机预摆辊缝是依据弹跳方程(见公式1)预摆,所以头部厚度精度,在没有到F6出口多功效仪进行反馈AGC控制时厚度精度关键取决于轧制力计算精度。
在一个钢种中,按宽度分为5个层别,每个宽度层别中按厚度分为6个层别,其厚度和宽度跨越较大,分层不够细,造成其设定参数不够正确,其头部轧制力设定与实际有较大偏差。如图1、图2所表示:
图1F1实际轧制力与设定轧制力
图2F2实际轧制力与设定轧制力
从图2、图3中能够看出,头几段实际轧制力与设定轧制力都有较大偏差,这说明L2设定正确性较低,均对其分层进行调整,方便经过自学习逐步提升设定命中率。
经过吸收中国同类型厂家经验,并经过数次试验将宽度和厚度分层优化。将同一钢种按宽度分为7个层别,每个宽度层别中按厚度分为23个层别,从而确保了规格有较大差异按不一样分层进行轧制,经过一段时间后,轧制力偏差有所降低。
图3F1轧制力
图4F2轧制力
经过图3、4能够看出,头部实际轧制力与设定轧制力偏差有所降低,L2头部轧制力设定命中率显著提升。
2.3活套控制优化
为了保持机架间张力恒定,必需满足机架间金属秒流量为常数。在相邻精轧机架间采取活套控制。轧制薄规格时易轧破,所以活套起/落套控制极为关键。
关键是连锁和次序控制及起套时软接触控制、落套时软着陆控制。当下游机架咬入带钢后,活套开始起套。活套辊在不接触带钢状态下起动到全速、稳速运行,优异行APC控制,达成某角度时,切换到张力控制方法,即活套速度给定将依据角度进行控制,预防带钢和活套表面撞击,直到活套达成设定角度。
在带钢尾部立即出活套上游机架前,首先降低活套设定角度(小套控制),将活套下降到一个中间高度,同时活套目标张力减小,以预防因为带钢后向张力忽然消失而引发带钢尾部上翘。然后反向开启活套电机,使活套辊降下。活套辊提前降低能够避免发生甩尾、卷尾事故。
活套落套控制优化
增加活套落小套和减张功效
带钢尾部按一定速度减张力
修改活套减张和落套延时时间,原先1#—5#活套延时时间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