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暂行实施细则.docx
文件大小:19.0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4.52千字
文档摘要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暂行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人才-项目-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海南开放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海南省科技合作专项和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琼科规〔2022〕2号),结合海南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省国合基地”)是指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按程序认定的,管理规范、具有较好国际合作基础和较强国际合作能力,在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国际技术转移、承担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促进海南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提升、引才引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以省内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园区等创新主体为依托单位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包括国际科技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四种类型。

第三条?省国合基地采用“分类认定,统一管理”的认定和管理原则,实行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年度考核和定期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突出合作重点,鼓励开放创新,坚持公平公正,择优认定扶持。

第二章?管理部门和职责分工

第四条?省科技厅是省国合基地的认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省国合基地管理制度和发展政策,指导省国合基地的建设和规范性运行;负责建立省国合基地统筹与协调;负责组织或委托专业化机构开展省国合基地的申报、评审、认定、考核评估与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五条?依托单位是省国合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对基地的国际科技合作和有关活动负主体责任。具体负责省国合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工作,提供后勤保障、配套条件和资金支持,规范省国合基地经费的管理使用,解决省国合基地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拟定省国合基地的研究发展方向、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配合省科技厅做好省国合基地的考核、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省国合基地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事项决策公开透明,加强对开放合作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七条?省国合基地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目标及实施方案变更、负责人变更、合作单位调整、退出等重大事项调整应及时向省科技厅报备。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八条?省国合基地申报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海南省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二)独立法人机构与国(境)外单位有稳定的国际合作基础,合作双方有明确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目标和合作机制。

(三)合作双方严格遵守我国科技保密有关规定。

第九条?国际科技创新园是依托我省科技园区、产业基地等建立的,集研发、孵化和产业化聚集为一体,可有效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国际科技创新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智力引进、技术产业化等多种功能和条件,以推动国际产学研合作为目标,是领域或者地区国际科技资源聚集的重要平台。

(二)入驻的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创新型企业8家(含)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含)以上,海外研发机构或者研发团队2个(含)以上。

(三)与国外政府、国(境)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国际组织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符合海南自贸港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并具有较好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能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第十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依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建立的,围绕我省重点领域和优势领域,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先进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活动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前沿技术或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有与国(境)外开展高水平合作研发的条件、能力、人才和经验。

(二)承担过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并通过联合研究,开发出2项(含)以上新技术或者新产品。

(三)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家(含)以上。

(四)有较好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与世界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已经开展了实质性的联合研发工作。

第十一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是依托企业、科技中介、新型研发机构等建立的,从事国际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合作中介服务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广泛且相对稳定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渠道、较为完备的服务支撑条件及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的能力和成功经验。

(二)具有专业化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团队,有能力提供技术、人才国际寻访、引入、推荐测评等中介服务。

(三)在服务各类机构开展技术引进、技术孵化、消化吸收、技术输出以及国际人才及创新团队引进、海外研发机构落地、共建海外创新载体等方面具有良好成效。

(四)将我省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