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3—2027年)
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十五届历次全会、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精神,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壮大高水平科技企业队伍为基础,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关键,以提升科技企业价值创造为目的,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最优创新生态,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成为从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到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的主导力量,加快构建完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以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把握企业高质量发展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在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强化企业发展需求与国家、地方战略需求的互动,系统布局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全要素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坚持双轮驱动。围绕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聚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版,深化“两清零一提升”行动,着力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科创平台建设能级、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从制度建设着眼,对企业创新全链条进行整体部署,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市场主导。围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发力”,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牵引,围绕企业研发机构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营造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和活力的优质生态。
——坚持开放协同。鼓励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及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优势创新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加强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产学研一体化联动、研用奖一体化管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把创新能力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三)主要目标
到2027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全产业中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建设“315”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主要力量。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4%以上,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500强企业8家以上,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或以企业法人形式牵头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3家以上,组建创新联合体50家以上,支撑三大科创高地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科技企业成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
高水平科技企业队伍加速壮大。形成以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坚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高水平科技企业队伍,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占比分别超过50%、20%,每万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65家。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版,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科技企业队伍
1.实施“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2.0版。更大范围推动制造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促进企业实现高新化、专精特新化发展,力争全省3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5千万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升到80%左右。编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评价指南”省级地方标准,引导企业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投入、有设备、有成果、有制度”的标准,加快建设内部研发机构。建立两清零“双无企业名单”制度,对专项行动结束后仍未设立研发机构或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纳入“双无企业名单”管理,由各地予以重点指导。积极推动有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
2.支持企业引进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计划支持,在申报资格条件上根据企业人才特点予以适当倾斜,探索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适当放宽企业人才年龄限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