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防溺水安全演练图片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2.99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47千字
文档摘要

预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汇报者:某某同学

目录contentsPart1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2防溺水倡议书Part3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4防溺水的重要性

触目惊心的事故Part1第一部分

溺水事故一2019年7月4日,山西运城一小区内,一群小孩在景观池边玩耍。其中一名女孩两次进入景观池,第二次跨入水池时,女孩突然倒地栽入池中,因触电当场身亡。

溺水事故二2024年6月16日,湖南隆回县公安局三阁司派出所接到报警,三阁司镇中洲电站下游一处水坑发生一起意外落水事件,造成2人死亡。经核实,死者为当地两名9岁的孩童。

溺水事故三2024年6月15日,湖南岳阳市岳阳县毛田镇道仁村道仁水库发生一起悲剧,一对亲兄弟在该水库溺亡,哥哥10岁,弟弟6岁。即使是了解水性的人,如果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就会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都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溺水事故四2024年6月13日,广西桂林普降暴雨,象山区一名13岁左右的初中男孩踩空掉到了南湾河水域。两天后,家属在距孩子落水地直线距离2公里多的地方发现了孩子,已溺亡。

防溺水倡议书Part2第二部分

加强教育,开展活动下河游泳是小朋友溺水事件发生的成因,幼儿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会、集体活动等载体,通过老师讲解、观看《安全伴我行》宣传片、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好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努力使广大幼儿及其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预防溺水的安全理念,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切实加强防溺水安全常识教育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开展班队活动、观看图片录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同时,要健全制度,坚持堵疏结合,让预防溺水事故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积极营造“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氛围,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班级宣传栏张贴相关资料等,宣传溺水的危害性,使学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

把防溺水联控落到实处联系风河水务管理处、公园管理处建立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风河、公园水域安全管理,对以上水域进行排查,建立水域安全管理台帐,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学生上下学途经的所有水域和危险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阻止学生进入;协调风河水务管理处、公园管理处加强巡逻,及时阻止学生到以上水域及附近游玩、下水。

开展丰富的活动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开展全校性的“严守纪律,预防溺水,珍爱生命”教育动员,使全体师生人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人人为预防小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献计献策。各班黑板报都刊出一期以“严守纪律,预防溺水,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班刊,向学生宣传防止溺水的基本常识。做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教育性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

防溺水安全常识Part3第三部分

掌握自救技巧一旦溺水,保持冷静是关键。切勿惊慌挣扎,以免加速下沉。若周边有木板、树枝等漂浮物,立即抓取,借助浮力保持漂浮。若无漂浮物,尝试仰漂,放松身体,头部后仰,让口鼻露出水面,用嘴吸气、鼻子呼气,平稳呼吸,等待救援,同时大声呼救,引起他人注意。

学会救援他人发现有人溺水,切勿盲目下水。应立即大声呼救,吸引更多人帮忙。若现场有救生圈、长竹竿、绳索等工具,迅速抛给溺水者。若需下水救援,务必从背后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抱住。接近后,一手托住溺水者下巴,使其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顺畅,另一手划水将其带至岸边,上岸后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熟悉急救流程溺水者上岸后,若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先将其仰卧在坚硬平面,解开领口、腰带,清除口鼻异物。施救者双手交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深度5-6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观察胸廓起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关注儿童溺水儿童好奇心强,对危险认知不足,在水边玩耍极易失足落水。他们身体协调性差,面对抽筋、呛水等突发情况难以应对,且呼救声音小,不易被发现。儿童溺水过程迅速,十分危险,因此游泳时必须有监护人全程陪同,时刻保障孩子安全。

防溺水的重要性Part4第四部分

营造安全和谐社会氛围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每一个角落的安全保障。溺水事故作为公共安全隐患之一,若得不到有效遏制,会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不安感,尤其是在靠近水域的区域。当人们时刻担忧溺水风险时,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会大打折扣。加强防溺水工作,能消除这一安全隐患,让民众在水边活动时不再提心吊胆,营造出安全、和谐、宜居的社会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对溺水问题的重视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完善水域安全防护设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