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电信和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信诈骗却如同社会毒瘤,悄然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新型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校园师生及家长群体逐渐成为犯罪分子紧盯的目标。为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我园在此呼吁各位家长、老师筑牢自我防护墙,时刻保持警惕,共同抵御电信诈骗的侵害。希望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强化防范意识,构建坚实的社会反诈防线,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以下是家长需要重点防范的电信诈骗类型:
兼职刷单陷阱:诈骗分子借助QQ、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诱人的兼职刷单广告,以高额返利为诱饵吸引受害者上钩。一旦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他们便会编造各种理由拒绝返款,让受害者血本无归。
冒充熟人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电话、微信或QQ等通讯工具,伪装成老师、同学或好友,编造各种理由,向您提出汇款或借钱的请求,以此骗取钱财。
网络游戏诈骗:骗子以低价售卖游戏账号、游戏币及装备为幌子,诱骗玩家进行银行汇款或网页转账。然而,在收到钱款后,他们却拒不履行交易承诺。
网上中奖骗局:通过短信、微信、QQ消息或小卡片等渠道,发布虚假中奖信息,以缴纳税款等理由,诱骗受害者多次转账。一旦轻信,便会落入诈骗陷阱。
虚假购物诈骗:诈骗分子在各类平台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吸引买家联系。等买家心动后,就以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借口实施诈骗,或者发送恶意链接,盗取买家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进行盗刷。
冒充客服诈骗:骗子假冒“淘宝客服”“快递公司”等身份,以商品质量问题、退款赔偿等为由,通过微信、QQ发送虚假链接,套取受害者的支付宝、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引导其扫码转账,随后拉黑受害人完成诈骗。
代办贷款诈骗:他们在网络上发布信用卡提额、套现,或是办理大额低息贷款的虚假信息。当您主动联系,或他们获取网贷申请信息后,便冒充平台工作人员,以中介费、保证金、激活费等名目骗取钱财。
网络交友诈骗:诈骗分子将自己包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通过相亲网站、社交软件结识受害人,迅速发展网恋关系,然后以各种理由借钱,或诱导参与赌博、投资等,骗取钱财。
机票改签诈骗:在您订购机票后,可能收到航班取消需改签的虚假短信。当您联系所谓“客服”时,对方会引导您在支付平台进行操作,在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钱款转走。
10.冒充公职人员诈骗:骗子冒充财政局、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联系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或家长,谎称可领取补助金、助学金,以资金查询为由,诱骗在ATM机或借款平台操作转账。
警方总结出“四个不”“六个一律”“八个凡是”的防骗口诀,为您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遭遇电信诈骗时,请务必保留好相关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四个不”
不轻信:面对诱惑保持冷静,不被小利迷惑,遇事多思考、多商量,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不泄密: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码等重要金融信息,严防泄露。
不汇款:涉及陌生人转账、汇款请求,务必多方核实,切勿贸然操作。
不刷单:坚决远离一切刷单行为,摒弃“贪小便宜”“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
“六个一律”
只要谈及银行卡相关内容,一律挂断电话。
只要声称中奖要求转账,一律挂断电话。
只要提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断电话。
所有包含链接的短信,一律删除。
微信中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凡是提及“安全账户”的,一律认定为诈骗。
“八个凡是”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立即停止联系。
凡是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立即停止联系。
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需先交钱,立即停止联系。
凡是告知“家属”出事需紧急汇款,立即停止联系。
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立即停止联系。
凡是要求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立即停止联系。
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立即停止联系。
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立即停止联系。
安全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在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请教师和家长朋友们积极学习防诈骗知识,提升个人防范能力。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筑起通讯网络安全防线,守护孩子在平安、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以上改写后的信件详细列举了诈骗类型与防范要点。你若觉得某些部分还需调整,或有新的修改方向,欢迎随时和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