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月化工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附解析).docx
文件大小:10.27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6.98千字
文档摘要

8月化工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氯化氢的水溶性是()。

A、微溶

B、难溶

C、易溶

D、极易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在0℃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2.体积为1L的干燥烧瓶中用排气法收集HCl后,测得烧瓶内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82。用此烧瓶做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液体的体积是()。

A、1L

B、3/4L

C、1/2L

D、1/4L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首先求烧瓶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烧瓶内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82\),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82×32=58.24\)。2.然后设\(HCl\)的体积分数为\(x\):-\(HCl\)相对分子质量为\(36.5\),空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可得\(36.5x+29(1-x)=58.24\)。-解方程:-\(36.5x+29-29x=58.24\)。-\(7.5x=58.24-29\)。-\(7.5x=29.24\)。-\(x=\frac{29.24}{7.5}\approx\frac{3}{4}\)。3.最后分析喷泉实验进入液体的体积:-因为\(HCl\)极易溶于水,\(HCl\)的体积分数约为\(\frac{3}{4}\),所以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液体的体积约为\(\frac{3}{4}L\),大于\(\frac{3}{4}L\)。所以答案是[B]。

3.下列物质被还原可生成红棕色气体的是()。

A、溴化氢

B、一氧化氮

C、稀硫酸

D、浓硝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逐一分析各选项:A选项溴化氢被还原一般生成溴单质等,不是红棕色气体;B选项一氧化氮被还原产物不是红棕色气体;C选项稀硫酸一般不发生还原生成特定红棕色气体的反应;D选项浓硝酸被还原可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4.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表明的是()。

A、隔离体系能量守恒定律及封闭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

B、隔离体系能量守恒定律及隔离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

C、封闭体系能量守恒定律及隔离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

D、敞开体系能量守恒定律及敞开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封闭体系能量守恒,即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描述了隔离体系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它指出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即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所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表明的是封闭体系能量守恒定律及隔离体系过程方向和限度。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铝是一种轻金属,易被氧化,使用时尽可能少和空气接触

B、铝离子对人体有害,最好不用明矾净水

C、铝是一种亲氧元素,可用单质铝和一些金属氧化物高温反应得到对应金属

D、铝表面可被冷浓硝酸和浓硫酸钝化

正确答案:A

6.有外观相似的两种白色粉末,已知它们分别是无机物和有机物,可用下列()的简便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A、分别溶于水,不溶于水的为有机物

B、分别溶于有机溶剂,易溶的是有机物

C、分别测熔点,熔点低的为有机物

D、分别灼烧,能燃烧或炭化变黑的为有机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无机物一般不能燃烧,而有机物通常具有可燃性,所以分别灼烧,能燃烧或炭化变黑的为有机物,这种方法简便可行,能快速鉴别出无机物和有机物。选项A中有些有机物也不溶于水,不能以此鉴别;选项B有些无机物也可能溶于有机溶剂;选项C熔点高低不能作为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可靠依据。

7.下列物质中,导热现象最好的是()

A、铜

B、不锈钢

C、石棉

D、瓷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铜是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在这几种物质中铜的导热性能相对是最好的。瓷片、石棉的导热性较差,不锈钢虽然也是金属合金,但导热性不如纯铜。

8.理想气体经历绝热自由膨胀,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正确()。

A、△U>O,△S>O

B、△U<O,△S<O

C、△U=O,△S<O

D、△U=O,△S>O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Q=0),且气体对外没有做功(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所以△U=0。绝热自由膨胀是不可逆过程,根据熵增加原理,不可逆过程熵变大于零,即△S>0。

9.氮分子的结构很稳定的原因是()。

A、氮原子是双原子分子

B、氮是分子晶体

C、在常温常压下,氮分子是气体

D、氮分子中有个三键,其键能大于一般的双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