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护理笔记要点解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2
目录
CATALOGUE
02.
临床护理流程
04.
病情动态观察
05.
并发症预防策略
01.
03.
专科技术操作
06.
护理培训管理
基础护理理论
01
基础护理理论
PART
颅脑解剖核心知识
颅脑结构
大脑、小脑、脑干等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01
脑膜
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三层脑膜及其保护作用。
02
脑神经
12对脑神经的名称、起始点和主要功能。
03
脑室系统
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及其中孔和导水管等结构。
04
意识障碍分级标准
清醒
意识清晰,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反应。
01
嗜睡
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能被唤醒并做出简单反应,但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02
模糊
患者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感知模糊,不能正确回答问题,但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
03
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都无反应,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
04
颅内压管理原则
通过腰椎穿刺、脑室内导管测压等方法,及时监测颅内压变化。
监测颅内压
采取头高半卧位、脱水治疗、脑脊液引流等措施,降低颅内压。
如发现颅内压急剧增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使用高渗性药物、行脑室引流等,以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降低颅内压
如控制脑水肿、预防颅内感染、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等。
控制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01
02
04
03
紧急处理颅内压增高
02
临床护理流程
PART
术前观察要点清单
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感觉、语言及认知能力等。
记录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
检查手术部位皮肤情况,做好备皮、备血等准备工作,确认患者术前用药情况。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减轻焦虑和恐惧。
神经系统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术前准备
心理护理
术后监护操作规范
生命体征监测
伤口护理
神经系统观察
管道护理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感觉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同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等情况。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危重患者交接流程
交接前准备
确保患者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整理好交接记录单。
交接内容
详细交接患者病情、治疗、护理要点及目前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
交接后确认
接班护士需对交接内容进行确认,并签字记录,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交接后护理
根据交接内容,继续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03
专科技术操作
PART
脑室引流管维护技巧
定期检查脑室引流管
确保引流管通畅,防止堵塞和脱落。
02
04
03
01
观察脑脊液性状
注意颜色、透明度和量,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调节引流速度
根据颅内压和脑脊液量,合理调节引流速度,避免过度引流或引流不足。
特殊体位摆放要求
头部应处于中间位置,避免偏向一侧,以保持颅内压平衡。
仰卧位
适用于脑室引流后,可避免脑脊液积聚于一侧脑室。
床头应抬高15-30度,有利于脑脊液回流和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翻身时应保持头部与身体一致,避免过度扭曲和震动。
侧卧位
床头抬高
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
抗癫痫药物给药规范
遵医嘱用药
观察药物反应
规律服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和频率,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按时服药,不得随意更改剂量和停药,以免出现药物戒断反应和癫痫发作加剧。
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皮疹、胃肠道不适、精神症状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调整用药方案。
抗癫痫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或调整药物剂量。
04
病情动态观察
PART
神经系统评估量表应用
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Glasgow昏迷量表(GCS)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识别潜在神经问题。
NIHSS量表
通过颅内压监测,及时发现颅内压升高,预防脑疝等危险情况。
颅内压监测
生命体征异常预警值
血压
血压升高可能提示颅内压升高或颅内压调节失衡,需及时采取措施。
01
呼吸
呼吸频率和节律变化可能提示脑干功能受损,需密切关注。
02
心率
心率增快可能反映交感神经兴奋或心功能不全,需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03
瞳孔变化记录方法
正常瞳孔直径为2-5毫米,散大或缩小均可能提示病情变化。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能提示视神经受损或颅内压升高。
瞳孔不规则或变形可能提示脑部病变或眼肌功能异常。
观察瞳孔大小
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观察瞳孔形态
05
并发症预防策略
PART
肺部感染控制措施
6px
6px
6px
在执行吸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