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屈光手术行业前景分析
一、近视矫正手段概述
屈光手术矫治近视的效果显著。在近视防治的主要类型中,框架
眼镜因其方便、经济和安全的特点渗透率最高,适合青少年等治疗过
程中需要短暂使用或者频繁调整参数的患者。角膜接触镜与角膜直接
接触,减少框架眼镜距离眼较远所致的放大率改变,但可能引起异物
感、角膜炎症等并发症。角膜接触镜分为硬性接触镜和软性接触镜,
角膜塑形镜(OK镜)为特殊设计的透气性硬性接触镜,通过佩戴使
角膜中央区域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可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用于
控制青少年600度以下近视进展速度。目前药物治疗尚无确切定论,
未进入临床指南推荐。屈光手术矫治近视效果显著,包括角膜屈光手
术和眼内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是主流方式,近十几年术式快速进
化,眼内屈光手术非目前主流治疗选择,但凭借可逆性和适应症广的
优点,未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屈光术式进化推动量价齐升。屈光矫治主流术式历经多次迭代,
均带来手术量和客单价的快速增长。1987年出现的PRK首次将准分
子激光用于治疗近视,有效提高手术精确度,之后不断进化进一步减
少副反应,至今仍有一席之地。1990年出现的LASIK首次将角膜磨镶
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割术结合起来,解决了PRK术后的角膜上皮
下雾状混浊(haze)问题,使角膜屈光手术成为世界主流。2003年
以来,美国飞秒激光“角膜刀”得到广泛应用,FS-LASIK(半飞秒)随
后也在中国迅猛发展。2010年,SMILE手术更进一步,完全用飞秒激
光切削透镜,无需准分子激光,减少不良反应,术后愈合快,近几年
手术量高速增长,推动屈光手术量价齐升。
ICL术后视力良好。据《白皮书》数据,各术式患者裸眼远视力均
值从术前的0.08提升至术后1周的接近1.1,术后1年则超过1.1,
其中ICL手术后1年平均视力1.05。
二、近视手术市场现状
我国屈光手术量和渗透率逐年上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眼内屈
光手术治疗范围广、可逆性强,可避免角膜屈光手术并发症。数据显
示,我国屈光手术量和自2014年起快速上升,到2020年亿增长超
100%,渗透率也逐年上升。其中2020年中国屈光手术数量约为217
万例,屈光手术渗透率为15.2%。
2、价格状况
就价格而言,我国屈光近视手术总体价格较高,且随着服务费等
其他费用的上升,整体水平逐年上涨。数据显示,中国屈光手术数量
平均客单价逐年增加,2020年中国光手术数量平均客单价达2.43万
元。
三、近视人群状况
我国屈光手术有较大发展空间,ICL术式约占近视手术眼数的
10.95%。目前我国屈光手术量约为150万例/年,约占7亿近视人群
的0.21%,相比于美国的0.6%-0.7%(60万例/年,9000-10000近视人
群)的渗透率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分析
2018-2020年在中国境内爱尔眼科接受近视手术的52万名患者(102
万眼),其中2020年近视手术有效病例为22.10万例(43.37万眼),
同比增长42.5%,接受手术的中度(300-600度)、高度(600-1000
度)、超高度(高于1000度)近视眼数分别占比51%、30%、7%,
其中55.75%、29.95%的高度、超高度近视。
就手术种类而言,目前我国仍主要以技术更为成熟的LASIK和全
飞秒手术为主,市场占比之和为83.9%左右。数据显示,我国选择晶
体植入术(ICL),ICL共计11.21万眼,约占近视手术眼数的11%。
随着ICL普及率提高,市场认可与技术逐步发展,ICL市场占比将会
有所上升。
四、近视手术注意事项及前景
1、注意事项
角膜激光类手术,无论全飞秒还是半飞秒手术,都是通过切削掉
部分角膜组织,实现让角膜中央变平坦的目的。患者度数越高,意味
着残留的角膜基质越少。因此,眼视光医生在给患者做近视手术前,
都会做术前评估,判断患者能否进行近视眼手术。综上所述,近视手
术本身,改变的只是眼球屈光度,并不改变由于近视带来的潜在视网
膜病变风险。因此,青少年近视一旦发生,首要任务是延缓近视度数
的增速,避免成为高度近视。一旦将来有摘镜需求时,近视度数越低,
手术会越安全。
2、前景分析
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
行业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