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美白全流程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02
目录
CATALOGUE
02
术前检查评估
03
治疗前准备
04
美白操作流程
05
术后护理管理
06
长期效果追踪
01
美白技术原理
01
美白技术原理
PART
化学漂白作用机制
氧化剂渗透
美白剂中的氧化剂渗透进入牙齿内部,与牙齿内部的色素发生化学反应,使牙齿颜色变白。
01
色素分解
氧化剂分解牙齿表面的色素颗粒,使其变得更小、更分散,从而达到美白效果。
02
阻止色素再沉积
美白剂中的成分能够阻止色素分子在牙齿表面再沉积,从而保持美白效果。
03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黄牙、黑牙、氟斑牙、四环素牙等色素牙,以及因年龄增长导致的牙齿变色。
01
禁忌症
牙釉质发育不全、重度磨耗、敏感牙齿、牙周病患者等不适合进行牙齿美白。
02
利用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渗透,达到快速美白的效果。
冷光美白
利用激光能量激活美白剂,使其更快地分解色素,达到美白效果。
激光美白
将美白剂贴在牙齿表面,通过氧化作用分解色素,达到美白效果。
牙贴美白
常见技术分类
02
术前检查评估
PART
口腔健康状况筛查
牙龈状况
检查口腔内有无牙石、菌斑、软垢等,评估口腔卫生状况。
牙周组织健康
口腔卫生状况
检查牙龈颜色、形态、质地,有无出血、肿胀、退缩等情况。
检查牙周组织有无炎症、脓肿、萎缩等病变。
牙体牙髓状态分析
牙体完整性
检查牙齿有无龋齿、缺损、裂纹等牙体硬组织疾病。
01
牙髓活力
测试牙髓对刺激的反应,了解牙髓活力状况。
02
牙体颜色
评估牙齿整体颜色,确定美白需求。
03
患者期望值匹配
美白效果预期
了解患者对美白效果的期望,制定合适的美白方案。
01
根据患者牙齿情况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美白方式,如诊室美白、家庭美白等。
02
美白效果评估
在美白过程中,定期评估美白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美白方式选择
03
治疗前准备
PART
使用专业的洁牙工具,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结石和色素等污染物。
牙面清洁
术前清洁与抛光
利用抛光膏和抛光器械,将牙面细微的划痕和不平整部分磨平,使牙齿更加光滑,减少色素和牙菌斑的附着。
牙面抛光
牙龈保护操作规范
在美白过程中,需要使用牙龈保护剂来保护牙龈组织,避免美白剂对牙龈的刺激和损伤。
牙龈保护
使用棉球或橡皮障等工具,将牙齿与唾液和软组织隔离开来,保证美白效果。
隔湿措施
色阶比对记录
01
比色板选择
使用专业的比色板,对牙齿进行色阶比对,记录美白前的牙齿颜色。
02
拍照记录
在美白前后进行拍照记录,以便对比美白效果,同时作为治疗过程的证明文件。
04
美白操作流程
PART
凝胶涂布标准化
牙面清洁
确保牙面干净、无软垢及菌斑,以保证美白凝胶与牙齿充分接触。
01
均匀涂抹于牙齿表面,厚度约2-3毫米,确保美白效果。
02
牙龈保护
使用牙龈保护剂,避免美白凝胶刺激牙龈,造成不适。
03
凝胶用量
选择合适的光源,如冷光、激光等,确保美白效果。
光源选择
控制光照强度,避免过强或过弱影响美白效果。
光照强度
根据美白凝胶类型,控制光照时间,确保美白效果达到最佳。
光照时间
光照/冷光激活控制
去除牙齿表面残留的美白凝胶及残留物,确保口腔卫生。
清洗牙面
术后冲洗与中和
中和反应
使用中和剂,消除美白凝胶对牙齿的副作用,避免术后敏感。
术后护理
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饮用深色饮料,如咖啡、茶等,以免影响美白效果。
05
术后护理管理
PART
敏感反应处理方案
敏感症状
牙齿美白后出现敏感症状,如酸痛或不适,可采用抗敏感牙膏刷牙或涂抹抗敏感牙胶缓解。
01
避免刺激
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酸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敏感症状。
02
药物治疗
若敏感症状较重,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脱敏剂或止痛药进行缓解。
03
饮食禁忌指导
禁食用色素重的食物
牙齿美白后,应避免食用色素重的食物,如咖啡、红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美白效果。
01
术后牙齿较为脆弱,应避免食用坚硬食物,如坚果、糖果等,以免损伤牙齿。
02
饮食清淡
术后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饭、面条、鸡蛋羹等,以促进口腔愈合。
03
禁食坚硬食物
效果维持周期
牙齿美白效果因个人情况而异,一般来说,可以维持6个月至2年左右。
美白效果
为保持美白效果,需定期到口腔医院复诊,根据牙齿情况进行维护和治疗。
定期复诊
日常需注意口腔卫生,坚持刷牙、漱口等良好习惯,以延长美白效果。
日常维护
06
长期效果追踪
PART
复诊时色阶变化
通过对比美白前后的色阶,医生和患者可以直观地评估美白效果。
牙齿美白效果评估
拍照记录
在美白过程中,医生会拍照记录牙齿的颜色变化,以便更准确地追踪美白效果。
复诊时,医生会使用色阶对比来评估牙齿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在病历中。
复诊色阶对比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