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练习题库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婴儿兴趣发展的新异性探索阶段是
A、0~3个月
B、9个月以后
C、7~9个月
D、4~6个月
E、没有明确时间
正确答案:B
2.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A、0~5个月
B、0~2个月
C、0~1个月
D、0~3个月
E、0~4个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踏步反射存在时期为0~3个月。新生儿期当扶持新生儿的两腋下将其光脚放在平面上,他会做出迈步动作,类似走路姿势,这就是踏步反射,该反射在0~3个月时存在,3个月后逐渐消失。
3.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A、0~8周
B、0~4周
C、0~10周
D、0~6周
E、0~2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0~6周。该反射是新生儿原始反射之一,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消失。
4.小儿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水平的时间为
A、6岁
B、9岁
C、7岁
D、8岁
E、5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小儿视力的发育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一般在出生时视力较差,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提高。3岁时视力可达0.5,5岁时视力可达0.6-0.8,6岁时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水平1.0。所以小儿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水平的时间为6岁。
5.学龄期的年龄划分
A、1~3周岁
B、3~6周岁
C、12~18周岁
D、出生~1周岁
E、6~12周岁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学龄期通常是指6~12周岁这个年龄段。
6.关于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7个月可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上
B、9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葡萄干等)
C、10个月可用食指触物
D、12个月可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拿出另一个
E、24个月搭2块或3块块积木(边长2.50m的正方体)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24个月时小儿应能搭6~7块边长2.5cm的正方体积木,而不是2块或3块,所以选项E叙述错误。选项A,7个月时可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上,该选项正确;选项B,9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葡萄干等),该选项正确;选项C,10个月可用食指触物,该选项正确;选项D,12个月可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拿出另一个,该选项正确。
7.学前儿童单脚立10秒钟的年龄
A、51.9个月
B、46.3个月
C、38.1个月
D、42.2个月
E、47.0个月
正确答案:C
8.王xx,男,操作能力为能用手抓住球,用线穿珠子,握笔熟练,用铅笔模仿画三角形。其年龄
A、7~8岁
B、5~6岁
C、4~5岁
D、3~4岁
E、6~7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4-5岁小儿手的动作逐渐灵活,能熟练用勺子吃饭,会用笔画直线、圆圈,能自己穿衣、扣纽扣,会用线穿珠子等,题干中能用手抓住球,用线穿珠子,握笔熟练,用铅笔模仿画三角形,符合4-5岁小儿的操作能力特点,所以年龄4~5岁。
9.婴幼儿依恋障碍属于
A、广泛性发育障碍
B、品行障碍
C、学习障碍
D、重复刻板性行为
E、情绪情感障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婴幼儿依恋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异常,属于情绪情感障碍范畴。它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品行障碍主要涉及行为规范方面问题,学习障碍主要是学习能力问题,重复刻板性行为不是其本质特征,故答案为E。
10.知觉的基本特征除了
A、恒常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相对性
E、理解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恒常性、选择性、理解性,不包括相对性。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感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
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半数4岁以下起病,男与女比例为
A、4~6:1
B、8~10:1
C、6~8:1
D、2~3:1
E、3~4:1
正确答案:A
12.70~80岁老年人心输出量仅为20~30岁年轻人
A、50%
B、30%
C、40%
D、20%
E、60%
正确答案:C
13.高兴的生理反应为
A、心跳加速;体温升高;脸红
B、心跳慢;体温低;皮肤发紧
C、心跳加快;不规则呼吸;皮电提高
D、心跳减慢;呼吸暂停;肌肉紧张消失
E、高而稳定的心跳;体温低;呼吸急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高兴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可能变得不规则、皮肤电导率提高等生理反应。A选项中体温升高不是高兴典型的直接生理反应;B选项心跳慢、体温低等不符合;D选项心跳减慢等错误;E选项高而稳定的心跳表述不准确,且体温低不符合